四大明刺绣
被称为高粱、刺绣、触手、广东树和中国四大名树。
四大名绣,各有千秋。四大名绣之称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它的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而其中苏、蜀、粤、湘四个地方的刺绣产品销路尤广,影响尤大,故有"四大名绣"之称。1.苏绣
苏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又称丝绣。
苏绣具有针脚细腻、针法活泼、图案秀丽、构思巧妙、色彩淡雅的独特风格,绣品精细而著名。具有平、光、齐、匀、和、细、密等特点,题材以小动物为主。苏绣工艺是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色彩,在丝绸、棉布等材料上运针,通过锈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
苏绣发源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文化名城--苏州,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江南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湘绣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是勤劳智慧的湖南当地劳动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湘绣也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湘绣吸收了我国古老文化中的绘画、刺绣、诗词、书法等多种艺术精华,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也因此成为饮誉世界的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湘绣最大的特点是以写实居多,色彩丰富,有青、黄、红、黑等88种原色,并根据深浅不同染制成745种不同的色彩。湘绣品种繁多,按针法分类可分为单面绣和双面绣;按工艺分为极品、精品、普通产品;按产品形式分为日用品、装饰用品。湘绣的主要品种有条屏、画片、床罩、桌布、靠垫、手帕和各种绣衣等。
2006年,湘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蜀绣
蜀绣又名“川绣”,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蜀绣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主要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带的刺绣。蜀绣最早见于西汉的记载,当时的工艺已相当成熟,同时传承了图案配色鲜艳、常用红绿颜色的特点。
蜀绣则构图简练,大都采用方格、花条等传统的民族图案,富有装饰性,所绣对象都以花蝶、鲤鱼为主。蜀绣绣品有单面绣,双面绣和三异绣三个大类。蜀绣大约有一百种以上针法技艺,常用的有30多种,有晕针、滚针、辅针、点针、纱针、车拧针和施毛针等。
2006年 5月20日,蜀绣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粤绣
粤绣是产于广东地区的刺绣,与我国的苏绣、湘绣、蜀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四大名绣各有千秋,粤绣在用色与构图上最为大胆,画面大红大绿、对比强烈。粤绣采用金银线盘金刺绣,绣线平整光亮,绣面富丽堂皇、璀璨夺目;题材主要有百鸟朝凤,龙飞凤舞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事物。粤绣最大的特点就是布局满,往往少有空隙。粤绣绣品品种丰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头巾、绣服、鞋帽和戏衣等,也有镜屏,挂幛和条幅等。
粤绣的绣工过去多为男性,为世所罕见,这是其他三大刺绣所没有的特点。据传粤绣始于唐朝的少数民族,在明清后期逐渐形成特色。令人惋惜的是粤绣在现今只有少数传承人,许多精湛的针法和技艺技法已经濒临失传。粤绣在发展过程中还分为广州刺绣和潮州刺绣两个派系,时至今日他们还分别发展为两个绣种--广绣和潮绣。
粤绣在 2006 年入选了中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 年,林智成 ( 潮绣 ) 、康惠芳 ( 潮绣 ) 、陈少芳 ( 广绣 ) 、孙庆先 ( 潮绣 ) 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