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贾清信、唐景祖晚年(今天陕西西安)人、祖上琅琊霖(今天山东临沂)。
在唐代,颜真卿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开元间进士,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世称颜鲁公。他是继王羲之、王献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法,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如果说在中国书坛上还有谁能和书圣王羲之并肩而立的话,也只有颜真卿有这个声望和影响力了。
北宋的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是怎样走向生命终点的?换句话说,将颜真卿送上绝路的这个人是谁呢?这是人就是被《新、旧唐书》归纳在奸臣系列的卢杞。
卢杞本是名门之后,其祖卢怀慎曾任宰相,虽无大政绩,却清廉简朴,以至去世后,唐玄宗含着热泪为其书写碑文。其父卢奕,天宝末任东台御史中丞,洛阳被安禄山攻陷后,卢奕坚守衙司,拒绝投敌,终而遇害。有了这样的家庭背景,卢杞从小就很受人重视。
卢杞相貌丑陋,面如蓝靛,如同青面鬼,这让他从小产生了自卑心理,就怕被人瞧不起,否则,必予以报复。虽然唐朝选官要看相貌,但丑陋的卢杞凭借红色后代的家庭背景,还是顺利地步入了仕途。据史料记载,卢杞阴险狠毒,却口才出众。别人都不喜欢他,但唐德宗却喜欢他。唐德宗曾与大臣李泌讨论将来宰相之位时说:“卢杞清忠强介,人言其奸,朕殊不觉。”李泌回答:“人言而陛下不觉。此杞之所以为奸也。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
就这样,卢杞凭着家世祖荫和能言善辩,从清道率府兵曹参军的低位,在唐德宗的赏识下,一步步爬到了宰相的高位。在卢杞巩固相权独揽朝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踏着其他宰相和大臣的鲜血。他最擅长的事情就是陷害、排挤、倾轧、报复。宰相杨炎、张镒、御史大夫严郢等人,都先后死在他的手上。卢杞除掉政敌后,又主动向唐德宗推荐了时任吏部侍郎的关播。但是他给关播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坐在那里当摆摆样子的木偶。有一次唐德宗召集宰相议事,卢杞侃侃而谈,关播忍不住也想发言,刚刚要站起来,就看到了卢杞那令人不寒而栗的目光,只好硬生生把话吞进了肚子里。会后,卢杞立刻向关播提出严重警告:正因为你这个人恭谨少言,我才引荐你当宰相,刚才你怎么可以想发言呢?从此关播再也不敢多说一句。
到了许州(今河南许昌),李希烈听到颜真卿来了,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在见面的时候,他将部将和养子一千多人聚集在厅堂内外。颜真卿刚开始劝说李希烈停止叛乱,那些部将和养子就冲了上来,个个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围住颜真卿又是谩骂,又是威胁。但颜真卿却面不改色,朝着他们冷笑。李希烈命令部属退下。接着把颜真卿送到驿馆里,企图慢慢软化他。
叛镇的头目都派使者来跟李希烈联络,劝李希烈即位称帝。李希烈大摆筵席招待他们,也请颜真卿参加。使者见到颜真卿来了,都向李希烈祝贺说:“早就听到颜太师德高望重,现在元帅要称帝,正好太师来到这里,不是有了现成的宰相吗?”颜真卿扬起眉毛,朝着叛镇使者骂道:“什么宰相不宰相!我年纪快八十了,要杀要剐都不怕,难道会受你们的诱惑,怕你们的威胁吗?”
颜真卿最擅长行书和楷书,并自创了颜体,以书法精妙著称。与颜真卿齐名的是柳公权,柳公权以楷书著称,用笔匀衡瘦硬,骨力遒劲,而颜真卿用笔肥愚,行笔略钝。
但是其书法虽然肥厚,但是却不失丰润饱满之感,整体端庄尊重。颜真卿的楷书圆满却又有筋骨,雄健的笔力,沉稳的势气,整体气势大气磅礴,其书法更是树立了一代新风。
细观颜真卿书法,他的楷书一改唐代之风,颜真卿练字之初,家庭困苦,没有纸笔练字就用笔蘸着黄泥水在墙上练字,开始练书法之期,学习褚遂良,后来又学习张旭,最后将初唐四家的各家经典进行汲取,然后将篆隶和北魏笔意兼收,最终创出了自己的颜体。雄健,宽博为主。
颜真卿擅长行书和楷书,他的行书遒劲郁勃,从他的行书作品中可以看到盛唐的场景,颜真卿将自己高尚的人格融入行书中,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创作时笔匀却不锋芒毕露,外柔内刚,圆而有力。
颜真卿生于公元709年,是唐代初期著名的书法艺术家,他创作的“颜体”成为后人学习的对象。柳公权生于公元778年,在柳公权童年时期,颜真卿就去世了。柳公权创造了“柳体”,和颜真卿为“颜柳”,俩人在书法上的造诣被称为“颜筋柳骨”。
名人介绍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 、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起义军对抗叛军。唐肃宗即位后,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凤翔,授宪部尚书,后迁御史大夫。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劝学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
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用现代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
注释
三更灯火:三更半夜,很晚了。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作品鉴赏】
《劝学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有所作为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等到老了以后再想读书就迟了,后悔已晚,应该珍惜时光。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