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大年
问:在钢琴曲中"FIDnai”怎么读?
答:“nay”一词的读音一直很有争议,《康熙字典》对“a”的解释已经非常详细,这里不再重复。
在古琴琴曲中,这两字读作ao、ai(音袄霭)。问:什么是古琴演奏的十戒与十善?
答:宋代大琴家田紫芝在《太古遗音》中记载有弹琴时的十戒与十善。分别是:
弹琴有十戒:
头不可不正。坐不可不端。容不可不肃。足不可不齐。耳不可乱听。目不可邪视。手不可不洁。指不可不坚。调不可不知。曲不可不终。
弹琴有十善:
淡欲合古。取欲中矩。轻欲不浮。重欲不粗。拘欲有权。
逸欲自然。力欲不觉。纵欲自若。缓欲不断。急欲不乱。
问:古人常说在弹琴时左手要“按令入木”,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答:“按令入木”是一种文学上的夸张说法,是一种形容,是让我们在弹琴时左手按弦要有一定的力度。在取音点时按弦要坚劲有力,在走手音时用力要平实。左手按弦有力,则取音即可坚实,音韵也可长久。
问:古人讲弹琴时右手要“弹欲断弦”, 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答:“弹欲断弦”也是一种文学上夸张的说法,是一种形容。并不是让我们弹出大而强烈的声响,也不是让我们追求听觉上的冲击。是让我们出音时要刚健有力,如闻钟磬之声,金石之响,弹出的音色要清越、饱满。
问:古人讲“按令入木”、“弹欲断弦”。可是又说要“用力而不觉”, 什么是“用力而不觉”? 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
答:“用力而不觉”是说力发自内,当强则强,当弱则弱,要做到有度。左右两手指法也要干净利落。这里说的用力不是用“死力”,而是要恰到好处。
至于怎样才能做到这些?除了勤于练习之外还要在琴外多下功夫。正如《太古遗音·弹琴要则》上所言“左手吟猱绰注。右手轻重疾徐。更有一般难说。其人须是读书。”
问:常听说弹琴不能“繁手淫声”,这是什么意思?
答:“繁”字本作“緐”,是马头上的一种饰物。《说文解字注》上说:“‘緐’,马髦(音毛)饰也”。在这里当作“繁缛”来讲,意为“多而琐碎”。“淫”字当作过于、过甚讲。所以“繁手淫声”就是用极其琐碎花俏的指法手势弹奏出过于夸张的声音。
古琴的弹奏,出音讲究平和雅正、温厚含蓄,体态要求自然大方,端庄典雅。“繁手淫声”这种追求声响效果复杂多变和听觉刺激的弹法,正是弹琴人的大忌。
问:为什么我弹奏“奄”、“虚进复”、“跪指带起”等指法时弹出的音不响?
答:古琴在指法之中自然而然地分出了轻重虚实。像勾、剔、擘、托等均为重音实音,奄、虚进复、跪指带起等均为轻音虚音,这是正常的一种强弱对比,自然也就声音较弱,若是弹的很响,反倒不对了。
问:什么叫做“无本色韵”?
答:这句话典出宋代周密的《齐东野语》,其中记载了“其嫂知音”的故事:于司空頔常令客弹琴。其嫂知音,听于帘下。叹曰:三分之中,一分筝声,二分琵琶声。无本色韵。(古时有一位叫于頔的司空,常常令清客弹琴来听。于頔的嫂子是一位精通音律擅琴之人,在帘子后面听后感叹说:若将他的琴声韵味分作三分的话,其中一分像筝声,两分像琵琶,唯独没有琴本身的韵味。)
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弹琴时要注重琴的本质不要发生偏移。筝声有筝声的韵味,琵琶声有琵琶声的韵味,古琴的美在于中正平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和之美。想要做到“有本色韵”,就要注重自身修养素质的提高,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掌握“本色韵”了。
问:常听人说“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这句话应该怎么解释呢?
答:这句话出自汉班固的《白虎通》。《白虎通》是汉章帝于洛阳白虎观召集诸儒,讲论五经同异。最后由班固整理、汇编成书的。要想理解这句话,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几个关键字的含义。第一个是“禁”字。禁在这里是有修正和规范的意思。第二个是“淫”字,淫在这里是当过度、过甚来用。第三个是“邪”字,它在这里是当偏颇和不正当来讲。明白了这些字的意思后,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琴是一种修正、规范自身的乐器,所以禁止了过和偏颇达到了“恰好”的境界。“恰好”就是“和”,就是“中庸”之道。
古人常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所以古人有“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 和“君子无故不撤琴瑟”的说法。它应该是读书人每天生活的一部份。琴人为什么要参研琴学?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通过参研琴学,不断的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而使自己达到中和的境界。
问:常听人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句话该如何解释?
答: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音”者,音之极致也。“希”者,听之不闻也。充满天地之间而不闻的天籁之音为之大音,也就如另一种形态的音乐一样。如鸟鸣声、风入松声、雨打芭蕉声、惊涛拍岸声、春雷阵阵声、雪花飘落声、冰河解冻声、春芽破土声、麦子抽穗声、小虫鸣叫声、亲人脚步声、婴儿啼哭声等等,诸如此声皆大音也。大音就是道,这些声音有哪一个是不符合道而存在的呢?又有哪一个不是道呢?自然之音人们往往充耳不闻。人在道中,就不觉道的存在。就如鱼在水中,却忘记了水的存在一样。所以人在大音中也便不闻大音了。故曰:大音希声。
象之大者,漫无边际,浩渺无形,不可形容。凡有形者,皆不能称其大;凡可丈量者,皆不能称其大;凡可比喻形容者,皆不能称其大。故曰: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句话很多专家学者都做过精辟的解释。“大象无形”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对于“大音希声”的解释却向来争议颇多。有说真正的大音是听不到的;有说大音是弦外之音,故此是听不到的;有说大音是最高级最完美的音乐,所以是朴实无华的等等。这些解释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既然老子《道德经》是用来讲“道德”的,那么或许用“道”来解释 “大音希声”会更加贴切些。并不一定将“大音”视为单纯的音乐这种表现形式。自然界的万物发出的声响岂不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音乐”吗?以上这段话作为一家之言,也算是为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大音希声”添加一个新的解释吧。
七弦古琴网微信号:guq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