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朝老子
一种影响力
公元前6世纪中叶是人类世界的大喜时期。
在这一时期,有三位圣哲陆续降临到这个世界,他们是创建佛教的释迦牟尼,创立儒家的孔子,还有一位就是道家的创始人、道教的始祖老子。
老子,释迦牟尼,孔子
三位圣哲之间有过或真或假的交集,真的交集是指孔子与老子,孔子曾经向老子虚心请教,这在《礼记》《孔子家语》《吕氏春秋》《庄子》等古籍中均有记载,且互相印证,是确凿的史实;假的交集是指释迦牟尼与老子,指的是传说中的“老子化胡”,完全是杜撰,是佛道相争的产物。但老子的伟大贯穿于从上古时期到今天却是不争的事实。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被翻译为外文出版最多的书籍是《圣经》,第二就是老子的《道德经》(也叫《老子》);《纽约时报》也曾评选全世界古往今来最有影响力的作者,老子排名第一;世界上最有哲学素养的德国,每家都有一本《道德经》。
后代有太多的思想家尝试解读老子思想,或者注解《道德经》。从秦汉的韩非子、河上公到民国的梁启超、林语堂,每朝每代都有若干名家哲人解读老子,国外的哲学家如尼采、黑格尔、康德、武内义雄等。其实,老子的许多思想很朴素,一看就懂,根本不用解释,如“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二>老子其人
老子无意中创立了道家,为什么说是无意?道家的一大特点就是清静无为,老子身体力行,没有著书立传,不去到处宣扬,所以老子的很多资料不为人所知,如果不是尹喜在函谷关堵住老子,请其留下五千言《道德经》,可能现在都没有老子这个历史人物。
关于老子的出生,没有历史记载,只有二种传说:一说老子的母亲在李树下生下老子,看其耳朵大,所以取名“李耳”,字聃(“聃”即指大耳朵);一说老子的母亲因吃了河上漂来的两颗像耳朵一样的李子而怀孕的,一怀就是八十一年,等生下老子时,老子已经是须发斑白的老头了,因此取名叫“老子”。
关于出生地也有两种说法,《史记》说老子是楚国人,也有很多文字资料上说老子是陈国人。其实,这个没有争议。老子活得太长了,他老人家出生时那个地方属于陈国,他还没死时陈国已经被楚国吞并。但具体地点是确定的,那就是苦县厉乡曲仁里村,今天的河南鹿邑。
关于老子的死,一般只是猜测他活了160多岁,有说200多岁的,无法考证,司马迁也只说“不知所终”。
比较明确的记载是老子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也就是国家图书馆馆长,孔子曾来请教周礼。另外,老子有一个儿子叫李宗,做过周朝的将军。
终南山楼观台老子像
<三>老子的哲学思想
【上善若水,柔弱胜强】
老子的老师叫商容,《封神演义》里商朝的丞相也叫商容,虽然年代有些误差,但说的人物也许是同一个人,或者起码是取材相近。
商容在临终时对老子说:你看我的牙齿都不在了,而我的舌头尚健在,你明白为什么吗?老子哲学思想中的“柔弱胜刚强”即出于此。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攀比争执的事情,这时候如果能想到老子的弱而不争、弱者生存的思想,就能免生事端,前进一步万丈深渊,后退一步海阔天空。
老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认为水是天下万物中的圣者。“上善若水”,水甘处低下,与世不争,所以也就没有任何忧患。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反而蕴含了无穷的力量,“水滴石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禹治水能成功,就是承认了水的力量,不能硬堵;关羽最成功的一次战役“擒于禁,斩庞德”,就是借助于水的力量。
【正话反说,对比辩证】
老子经常喜欢说“反话”,正如《道德经》书中所说的“正言若反”。比如第18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22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第36章:将欲弱之,必先强之,将欲去之,必先举之,这个思想后来被演绎为“欲擒故纵”,“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等等。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步子跨大了反而不能远行,现在有句流行语“步子跨大了容易扯着蛋”意思差不多。
【鞭辟入里,朴素自然】
老子的哲学思想实在博大精深,但《道德经》总字数只有五千字,所以在其81个章节里,几乎每章都有著名的精辟语句,被引申为成语。如“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宠辱若惊”,“知白守黑”,“自知者明”,“不出户,知天下”,“出生入死”,“和其光,同其尘”,“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多太多的鞭辟入里、简明朴实的至理。
【治国理念,以民为重】
历代的统治者都很尊封老子,唐朝的统治者甚至把老子奉为自家的祖宗,因为老子也姓李;宋真宗也追奉老子为神仙皇帝。统治者如此尊崇老子,是因为老子的学说里有很多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如“以正治国”,“治大国若烹小鲜”,“小国寡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等等。
【用兵之道】
传说中的神奇人物鬼谷子也是老子的学生,鬼谷子从老子的思想中学到了战无不胜的兵法之道、诡诈奇绝的纵横之术,以至于他的学生们驰骋战国、往来诸侯,代表学生有庞涓与孙膑,苏秦与张仪。
其兵家思想如“以奇用兵”,“抗兵相若,哀者胜矣”(引申为哀兵必胜),“善战者,不怒”,“兵者不祥之器”等等。
【养生思想】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的道家宗师,其著名的养生思想也是继承并发扬自老子。老子的养生思想如“众人昭昭,我独昏昏”,这是难得糊涂啊;“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清静无为,恬淡寡欲,才能看到事物的本源,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即取名于此;“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等等。
【自然无为】
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思想是“自然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即自然,顺应道就是顺应自然。老子一直提倡人们要顺应自然,不要自作主张,不要瞎折腾。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顺势而为,不要勉强作为,更不要逆自然而为。
<四>传承道教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包罗万象,法家韩非子从中读到了帝王之术,庄子读到了养生之术,兵家鬼谷子读到了用兵之术,政治家汉文帝、汉景帝则奉行老子的“无为而治”而成就“文景之治”。而东汉的张道陵则在精深研读了《老子》之后写了《老子想尔注》,并依此创建了中国本土唯一的宗教——道教,把老子奉为始祖。
在道教的神仙体系里,老子就是太上老君,一开始是至高无上的独尊。后来,随着道教上清派和灵宝派的产生和发展,南朝梁朝高道陶弘景(著名的“山中宰相”)给神仙们来了个大排名,这就是“真灵位业图”。至高尊神不是一个了,而是三个,即“三清”:玉清元始天尊(盘古大神),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相当于道教神仙世界的三常委,没有隶属关系,只有排名先后。
小说《封神演义》,又把太上老君放到了第一的位置,这说明在民间,太上老君还是道教第一尊神。但是,道教的事道士们说了算,三清还是元始天尊为第一,太上老君屈居第三。
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
道教在这一点上就是混乱,佛教里,无论后来的弥勒信仰、观音信仰、阿弥陀净土信仰如何发展,佛祖释迦牟尼始终是至尊,不可动摇。而道教的上清派、灵宝派,则为了提升本派的地位,恣意篡改道祖地位,实在是大不敬。
<五>与世永存
老子对“自然无为”的思想身体力行。他在遇到尹喜之前,没有任何著作,他不想出名,也不想居高临下地教化旁人,只想找一个清静的地方体悟大道。于是骑着一头青牛,悠哉悠哉地往西而去。没想到函谷关守备尹喜,观天象,看到“紫气东来”,于是截住老子,非要圣人留下著作,老子又践行其“不争”的思想,叫我写就写吧,于是洋洋洒洒地写了五千言,没曾想到,这区区的五千言竟然影响了整个人类一直至今,并将一直影响下去。
紫气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