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宋仁宗时代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清平乐》很受欢迎。随着剧情的发展,发现了欧阳修、范仲严、王安石、安秀、狄青、包青、苏轼等很多熟悉的历史名人。
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什么宋仁宗时期的历史名人如此之多?接下来,大白带你还原历史中真实的宋仁宗。《清平乐》中的宋仁宗
宋仁宗名赵祯,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十三岁登基,在宋真宗的手里将江山接过来,虽然仁宗年幼,却胸怀志向,虽前有坎坷崎岖路,仍抱为国为民心,他一共坐皇位有42年的时间,无论南宋与北宋,仁宗均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而没有之一。
宋仁宗,恰如他的谥号一般,赵祯一生用仁,一生爱人。也正因为他如此的仁爱有加、节俭爱民,才造就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能”盛世。
铁面无私的包拯
若论起巅峰大能排行榜,能排在第一位的必然是包拯包青天,他的名号对于我们来说如雷贯耳。但很多人只知道他生活在宋朝,却并不清楚他是在宋仁宗时期当官。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包拯的善于直谏恰好对应宋仁宗的善于纳谏。
据说,包拯曾经在担任负责监察百官的监察御史期间,曾多次因不满宋仁宗不符合礼仪的做法而冒犯直谏,甚至有几次情绪激动之时,唾沫横飞到仁宗脸上。
包拯
而仁宗这边不仅没有恼羞成怒,反而边从容抹脸边继续倾听接纳。在整个封建帝制的时代里,都没有几人能做到像仁宗这般纳谏的。
也恰恰是因为仁宗如此爱才,才让包拯有了一展宏图,公正断案的机会与平台。爱才不一定要时时捧之,但必须要像仁宗一样做人才背后有力支持者,给他一个真正展示自己的舞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第二位大能便是在文学和政治方面均有突出成就的范仲淹,提到范先生,我们想起的便是他曾在《岳阳楼记》当中说出为官为政真理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的精辟总结必须是久经官场而未被世俗污尘所玷污过的先人后己之心才能说得出。
世人只知范仲淹是一文人,但他在仁宗时期曾主持过一件划时代之事,那便是史称“庆历新政”的改革,此次改革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目的便是精兵简政,整顿吏治便为了拯救苍生,苍生心齐,则仁宗得利。
范仲淹
当范仲淹向仁宗提出足有十项改革举措之时,仁宗无一例外,一一接纳,而后便在庆历三年实施新政,此等新政一经实施,百姓皆欢呼雀跃,拥护朝廷之心便也更深切。
然而虽有仁宗大力支持,新政却因触犯贵族利益而被迫废止,但此次改革更为深远的影响却是为后来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铺平了道路,如果说这次新政苦劳在范仲淹,那么作为决定者的宋仁宗当然也功不可没。
唐宋文学八大家中的六位
不仅如此,在文学方面更有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人相继迸发出自己的文学天赋,如果没有在仁宗宽仁爱才的政治统治之下,没有在衣食无忧、钟鸣鼎食的和平环境之中,谁又有心思去发展自己的文学爱好呢?
欧阳修
提起欧阳修、苏轼,我们想起的便是在文学领域有荣誉称号之称的“唐宋文学八大家”,在这八大家的入围名单当中生活在仁宗时期的便有六位之多,分别为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光看此名单,我们便可以领略到仁宗时期文学有多么的盛行。
据历史记载,欧阳修也曾奉命于仁宗,对宋代的文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领导并主持了载入史册的诗文改革运动,从而让宋词真正在文学领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苏轼与他的弟弟苏辙更是深受仁宗的喜爱,仁宗曾在两位考中进士之时,亲自接见并当面赞叹两位的词体文风,并曾断言二位当中必有一人可成我朝中流砥柱之才,由此可见,仁宗的爱才之心溢于言表。
苏轼
其实在仁宗在位期间,无论政治军事文学还是其他的领域,都出现了群星闪烁的奇幻景象,这一番现象的出现离不开仁宗的仁,离不开仁宗的善,海清河晏之下,正因为有这样一位深得人心,深得才心的好皇帝,才让北宋名人才子辈出。
久经吏治的仁宗也早已为后世定下规矩,不仅本朝要敬重人才,后续皇帝皆应如此,所以无论是仁宗在位还是后面的神宗在位,都以缔造一番盛世为目标,以敬重人才为标配。
想要实现旷古烁的千秋盛世,必然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在仁政之君和大能们的结合之下,才让我们见识什么叫真正的“群英会”,而仁宗也因此得以获封“千古第一仁君”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