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坡老师的《于潜僧绿筠轩》中读过。“食物没有肉,肉不能没有竹子。
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中国的文人雅士,对竹子有一种深深的迷恋。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雪的竹,代表了不屈的风骨。所以很多次我幻想过,若有那么一处居所,是四周茂竹环绕、山清水秀,该是多么惬意自如。所幸,我在一个古镇找到了想象中的地方。
通常能被称之为古镇,都至少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并且大部分建筑至今还要保存完好。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而有着很多底蕴深厚的古镇,大多都在江南和西南地区。
今天带你们去的,是兴坪古镇,位于桂林市阳朔县的东北部。
乍一提到兴坪古镇,很多人会觉得陌生,因为这是个不甚出名的镇子。
但阳朔,拥有着秀丽的漓江景区,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人间天堂。韩愈一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传唱了千年,极言漓江的水如青罗带一样柔曼迤逦,漓江的山如碧玉篸一样翠绿峻秀。
知道吗?20块钱人民币的背后,就是漓江风景。
而兴坪古镇,是它的取景地。
清澈的漓江在兴坪古镇这里调皮地拐了一个弯,于是桂林山水成为传说,这才有了第五套人民币背面的惊鸿一瞥。
尽管有着这样的光环加持,你在兴坪古镇却并不能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安静才是它的主旋律。除去烟火气最重的清晨和傍晚,人们为了生活发出大大小小的喧嚣之外,整个镇子都是清冷、平和的模样。
究其原因,大概是漫长的岁月里,兴坪古镇养成了一贯低调的气质吧。
三国时,这里属于熙平县治,治所设在今兴坪镇狮子嵅村。公元590年,熙平县治迁往阳朔镇,熙平好似被人遗忘了。近2000年的时间,熙平又日渐被讹传为兴坪。
今天,你还能看到古熙平的牌坊,无声地告诉人们,逝去的辉煌。“古镇存雅韵,人家自清心”的对联,则完美概括了兴坪的特点。
漫步在古镇长达1公里的兴坪古街上,两侧青砖黛瓦的建筑大部分保存完好。
建筑都不高,基本都是两层,中间夹着一条石板路。
行走在坚实的石板路上,你只感觉,古旧的建筑瞬间将你带回了过去的时光,这是老兴坪人的一份共同记忆。
有些建筑的外墙剥落了,却更凸显出古镇的底蕴悠长。
慢慢走、慢慢看,天光将建筑、街道仿佛都打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滤镜。几条电线横在半空中,将一户户人家串在一起,在朦胧中多了点真实感。
有人在家门口晒柚子皮;还有人晒竹片,远远地就像是铺了一条别致的小路。
在这里,你几乎看不到什么特别商业化的气息,能看到的只有当地人闲适的生活。即使支个摊子,也只是随便看看。享受生活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在兴坪古镇,你会感觉时间仿佛都放慢了脚步。只有爬在古建筑上的青苔痕迹告诉你,这里经历过漫长岁月。
纵使外界发展迅猛、天翻地覆,那又如何。当地人还是悠闲自在、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看完古街、古建筑,当然还要去看漓江。
有一句话说得好:“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还有另一句,那就是“漓江佳胜在兴坪”。
想感受漓江最美的部分,那一定不能错过兴坪古镇。
沿着民居之间的小道,可以一路走到古渡码头。
展现在你面前的,就是开阔的青山绿水。你可以沿着水边的台阶,走得离水面再近一些。
更远处其实是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的,只是因为近处的绿树太繁茂了,甚至连山都遮蔽了。江水是极致的清透,没有风的时候,就像一整块碧绿的翡翠。
江中停着一条竹排,这边,一个写生的女孩子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了眼前的一切。
比起古街上的民居,江边的古镇建筑因为被重重绿色包裹,显得更加柔和。几棵古树像是伸开了欢迎的双手,吸引着人们前去探秘。
有些建筑看着已经荒废很久了,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绿色植物的乐园。说不清的小生命,霸占了人类的家园,自顾自地汲取着阳光、雨露。
就连台阶,也是一片郁郁葱葱,想走上去,都无处下脚。
还有的民居,只剩下了大框架。孤零零地站在绿地里,宣告这家人,曾短暂地拥有过这里,最后还是归还给了田园。
竹林中的一条路,好像走过,衣角就能沾上竹的清新。
在这样的环境里居住,哪怕只是一周、一天,也能感受到最纯粹的质朴,这是不同于城市的感觉。它会让你,从此只想停在这里。
又遇到三三两两写生的人,应该和江上的女孩子是一起的。不知在他们的笔下,又会诞生什么样的精彩。而又有多少人,会通过他们的作品、他们的表达,从而知道兴坪古镇的存在呢?
走过那么多古镇,不敢说兴坪是最美的那一个,但却是气质最清冷的那一个。即使到这里,我仍然觉得自己还没有写尽兴坪的特别,大概需要你们自己来看了。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青云计划月度优质账号、CFP/携程签约摄影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知名旅游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签约自媒体、秒拍达人、微博旅行视频博主、乐途旅游网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