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割礼是什么意思】回族的这些礼,你必须得知道!

回族的礼仪习俗包括人生礼仪和生活礼仪两部分。

人生礼仪主要是从生到死的几个重大阶段的礼仪。

如中国回族自形成以来主要有诞生礼、命名礼、满月礼、百日礼、抓周礼、割礼、婚礼、丧礼等。
生活礼节主要是见面礼、待客礼等。

一、回族的诞生礼

回族把出生视为一种大礼,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孕育期,通常称妇女有孕为“有喜”。询问时,一般只说有喜了吗?而不能问你怀孕了吗?妇女在孕育期还有许多避讳和禁忌。如不送亲,不参加婚礼,不见已故的人,不送葬。若在途中遇见送亲、送葬的,要尽快避开,不能迎面而行。

孩子满月后,还要举行满月礼,也叫贺满月。这天,要请剃头师理齐孩子头发,并根据头发的重量,相应地向贫穷人施散一部分钱财和物品。

孩子到了一百天,有的还举行“百日礼”,回族也叫“赶百路子”,祝福孩子一生中走宽阔的道路,奔远大的前程。

二、回族的命名礼

回族在婴儿诞生的当天或三天之内,必须请一位阿訇给婴儿举行命名礼,即起经命,也叫回回名。命名礼首先由家庭主人把孩子抱到门槛里。阿訇站在门口或门槛外,先对着小孩的右耳低念“班克”,即在清真寺宣礼塔上召唤教民上寺礼拜的宣礼词。再对着小孩的左耳念“杀麦体”,即教民汇聚到清真寺后准备礼拜的招呼词。尔后,是男孩便在左耳里慢慢吹一口气或轻轻咬一下,是女孩则在右耳朵里吹一口气。据说,念宣礼词、吹气的意思是,把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儿,由清真寺之外呼唤到清真寺之内,一生下来就要成为一个当然的穆斯林。在举行命名礼这天,有条件的要宰羊,一般的也要炸油香、撒子、花花等,请阿訇,送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以示庆贺。命名礼结束后,要用红枣、白糖、红糖、冰糖水等甜东西给小孩儿开口。

三、回族的抓周礼

抓周礼也叫岁礼,回族俗称抓岁。这是回族当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礼仪,尤其有的回族生的第一胎,或有些没有生育能力领别人孩子的,则更重视这种仪礼。
回族小孩的抓岁,仪式比较简单。当小孩一周岁时,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等都怀着喜悦的心情,在周岁的头天晚上或当天早晨忙忙碌碌、说说笑笑地准备岁糕。在抓岁这天,还要邀请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的人到家吃岁糕。来宾一般要给孩子带上玩具等小礼品,表示庆贺。
举行抓岁礼时,主人要放一个大红桌子,桌子上喜欢摆上钢笔、毛笔、笔记本、《古兰经》和用纸制作的小飞机、小轮船、刀、剑及其它玩具等,尔后,由母亲或父亲把小孩抱到桌子前,让小孩任意抓。来宾和全家老小围着孩子一起观看,希望孩子能抓到一个比较理想的东西。
据回族群众讲,如果孩子抓到了笔和本子,就意味着将来是一个能写会画、才华出众的文人、学者;如果抱上了《古兰经》,就认为是个精通阿文、百问百答的阿訇。
抓岁仪式结束后,主人便端出岁糕、滚烫的烩莱,和来宾一起会餐,祝贺孩子年复一年,吉庆平安,健康成长。有条件的回族家庭,以后每年在孩子的生日,都蒸一个岁糕,在自己家庭范围内庆贺、纪念,不请客人。这种习俗直到女孩长到9岁,男孩长到12岁为止。

四、回族的割礼

回族男童一般在5—9岁实行割礼,即割除阴茎的包皮。
回族群众对割礼非常讲究,气氛隆重。割礼这天,家庭经济条件较富裕的,要给小孩换上一身新衣服。家里一般要宰羊、宰鸡、炸油香。请阿訇念经,过“尔麦里”。左邻右舍的亲戚朋友要给小孩散“亿贴”(小费),以示庆贺。

五、回族的见面礼

俗说话,“回回见面三分亲”。回族无论男女老少,他们见面相互问候时,通用一种祝安词,也叫见面语。
回族在相互说“色俩目”时,同时还握手。有些地方的回族在致“色俩目”时,右手置抚胸前,腰微微前躬,表示从内心敬重对方,衷心地祝愿。有些地方的回族在致“色俩目”时,双手抱拳或平扬双手,表示亲切庄重。还有的回族在致“色俩目”时,相互伸出右手相握。左手抚在对方的右臂上,意为关系非常密切,亲如一家。如果有的人出门遇到不相识的回族,致“色俩目”问好,对方就知道你也是回族,有什么要办的事,就一定热情帮助。

六、回族的待客礼

回族人民待人诚实憨厚,和蔼可亲,有礼有节。当家里来客人时;走出大门外去迎接。客人进屋时,要主动给揭开门帘,让客人先进屋。客人入座后,马上沏茶、备饭。
回族同客人谈话的时候,要求不能左顾右盼,不能玩弄自己的胡须与戒指等,更不能插话 表述自己的成绩。不能奴仆般地献媚,也不能缠绵一些乞求。
送客人的时候,不能沉着脸,要和颜悦色,经一再挽留而不止步则送出大门。
到人家做客或入座时,要宽让,不能从人前头过,坐下的时候,以“色俩目”给靠近自己的人问安。
拜访亲友时,不要冒昧闯入,惹人讨厌,未给房主道安,不得进入卧室。
回族在亲戚朋友有病时,左邻右舍的乡亲都带上礼品去看望、安慰。
出远门旅行时,要向父母讨“口唤”(即同意),征得父母允许,不能冒失地离开。旅行回来时,要向父母表述沿途见闻,办事情况。这样做,一则请安、二则汇报。
回族还非常注意并尊重他人的自尊感,顾全别人的面子,不喊别人的外号。

更多中国少数民族风情和资讯,请大家关注今日头条尘晓屋头条号:尘晓屋;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