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川到处都是隐士,独自喜欢南山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隐士。这与中国大陆两种文化的影响有关。
第一,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出世,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来被简称为“修齐治平”。所以,历代的中国人,都以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为己任,以求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是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的核心是离世,就是要远离人世的纷扰,去寻求心理的一方净土,所以,老子留下《道德经》5000言,骑青牛出关,寻找他的“小国寡民”去了。到了后世,老子的徒子徒孙,又开始打坐吐纳,大炼金石,以求飞升。
后人将这两个文化进行了融合,就是著名的“达则兼济天下,贫则独善其身”。
那么,要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怎么办呢?隋朝的科举取士之前,基本上以一种“以门第取士”,后来,科举制度打通了平民与官员之间的通道,于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题名天下知”!
有人得意,就一定有人失意,不管是哪种选拔,都会有人落榜!那落榜的人怎么办呢?
各位,是否明白了?
现在回归正题,中国的名山大川如此之多,以我大四川为例,峨眉山名冠天下,鹤鸣山是道教圣地,西岭雪山美不胜收,如果觉得好不够高,还有终年积雪的贡嘎山啊,为何不到这些地方来隐居呢?
一、从地理位置来说,终南山是近水楼台
看终南山的位置,你会发现,终南山位于秦岭中段,距离西安很近,只有25公里。知道了吗,距离西安只有25公里,骑马、坐轿,几个时辰就到了,即使是步行,也就大半天的时间吧!
西安,可是很多朝代的都城,迄今,有十朝古都说、十三朝古都说,最多的说西安是十七朝古都。那些历史上的考究,咱们就不做了,只需要知道,西安是西周、西汉、隋、唐这几个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朝代的都城,就足够了!
既然是都城,那就是天子所住的地方啊!
想想,距离天子也就几十公里远,是不是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呢?要知道,那时,可没有什么手机电视,也没有飞机汽车,要想让皇帝之道,离得太远,又那里有可能行呢?
所以,隐士们大多选择在终南山隐居,其目的,昭然若揭!难怪唐朝的道教名师司马承祯则说“以所观,乃仕宦捷径耳”。
二、从历史文化来说,有成功的先例
在这里,先说一个成语“终南捷径”。
据《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想入朝作官,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宋范成大《逍遥席上赠张邦达教授》:“谁怜蛮府清池句,不着南山捷径鞭。”
“自此以后,许多人都效仿卢藏用,隐居在终南山上,以唐朝为最。大部分是题诗几首,请一位小吏拿去京城上见皇帝,以此求得做官之路。像杜甫,李白等人,在他们的前期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清·李宝嘉《文明小史》)
其实,在此之前,就有姜子牙在南山钓鱼后成开国元老,“商山四皓”在此隐居名垂天下,张良功成名就也在此隐居,
有人得了好处,自然就会有人循迹而至,在唐代,在终南山隐居,几乎成为一种潮流,就连清新俊逸、飘飘若仙的李白,也曾在此隐居,在《赠裴十四》中说的很清楚:“身骑白,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也正因为隐居终南山,李白改变了人生的际遇,被特招为翰林学士。
三、从自然环境里来说,达官贵人多在此休闲
隐士们到终南山隐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风景宜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负氧离子含量很高。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你看,是否美不胜收呢?
可是,中国地大物博,山川众多,风景比终南山美、负氧离子含量比终南山高的名山大川不可胜数,为何隐士还是特别青睐此地呢?
原来,此地是达官贵人们经常游玩休闲的地方,在此地隐居,是不是可以有很多机会可以来一次“偶遇”呢?
举个例子,唐玄宗李隆基的胞妹玉真公主,权倾一时,在终南山就建有别馆,经常到此游玩。许多的隐士,在此隐居,也就是看中这一点,比如李白。李白也是受玉真公主之恩惠,才得以入朝为官。据说,他通过元丹丘(也就是《将进酒》理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交给玉真公主一首诗,诗中写道: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玉真公主一见这首诗,几位欢喜,立即推荐给了玄宗,玄宗马上召见,李白于是有了“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妄诗作!
总之,当时隐居终南山的,很多都是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李白虽有受到好处,毕竟,他还是很直接的,何况,在当时,那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并不影响李白在我们心目中神圣的地位。
而到了当代,一些厌倦了城市生活的人,也想着回归田园,过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来到终南山隐居,和这几个原因,已经没有了关系了,毕竟,他们所享受的,是一种“真正的自我”的生活,让心灵免受或者少受世事的纷扰,独守心灵的一份宁静罢了!
还有那些名人在终南山隐居呢?
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