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王安石有“小戏相公”的外号,“小戏”的意思是固执、固执。
据说,某日开封府府尹包拯请司马光与王安石同席赴宴,包公屡次劝两人饮,均被拒绝,包公怒极摔杯地上,司马光勉强喝了两口,而安石不饮如故。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主持变法时的王安石,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有人说,王安石的固执,就算是佛菩萨劝他也没用。
就是这样一位执拗的政治文学大家,却对一位唐代诗人真心赞誉,他写下一首诗,其中蕴含的道理,让人刮目相看。
小七很好奇,这样一位政治文学的大家,会佩服谁,对谁真心赞誉呢?
王安石有一首诗,夸赞了一位不知名的唐代诗人,其中蕴含的哲理让人刮目相看。
《题张司业诗》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张司业就是唐代诗人张籍。
张籍原籍苏州,曾担任国子司业的官职,世人称他为“张司业”。张籍擅写乐府诗,与唐代诗人王建并称“张王乐府”。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宋代诗人钱公辅定稿刊印时命名为《木铎集》12卷,印刷并送给王安石一套。
王安石认真拜读了张籍的诗集后,写下了这首《题张司业诗》。
王安石说张籍的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信手拈来。但仔细品味,却如嚼橄榄,津津有味,于平淡中见奇特。
以张籍的名作《秋思》为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自古以来,写《秋思》的诗数不胜数,而张籍的这首能脱颖而出,也是因为“寻常中的巧思”。
远在洛阳,离家甚远,心中百般思念写成一封家书,交给了送信的人。可是,送信的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感觉信中还言犹未尽,赶紧把信拿回来,又重新打开细看,是否还有遗漏。
一封家信,有太多的思念要表达,惟恐遗漏。
重开信件,惟恐遗漏,最平常的小事中,藏着最不舍的思乡之情。最平常的文字中,藏着寻常又不寻常的深情。
这也是张籍的这首《秋思》千古流传的原因,也许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像极了每一个思乡的自己,总能在想家时引起读者的共鸣。
高度评价张籍的诗作之外,王安石还看到了张籍写作的艰辛。
清代诗人袁枚有一句诗: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欲求好成果须下苦功夫,成功是必须付出代价的,“容易”中蕴含着“艰辛”。
张籍的成功亦不是偶然,他是杜甫的脑残粉。
据后唐冯贽的《云仙散录》记载:“张籍取杜甫诗一帙,焚取灰烬,副以膏蜜频饮之,曰:‘令吾肝肠从此改易。’”
因为迷恋杜甫的诗歌,张籍把杜甫的诗一首一首烧成灰烬,将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每天都要吃几次。
张籍说:“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换成一副杜甫那样的肝肠,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了!”真是滑稽。
张籍写诗时,杜甫已仙去多年,这则故事的真假有待商榷,但是张籍学杜甫诗却是事实。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有一句咏海棠的名句:淡极始知花更艳。
一如张籍的诗,最平常的文字、语言中,藏着最深厚的情感,看似寻常,却最奇妙。
而这“平常的奇妙”后面,却是作者付出了许多的心血而成就的。
不论是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是李贺的“寻章摘句老雕虫”,还是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写诗上,他们付出了异与常人的努力,才能写出传诵千古的佳句。
我们羡慕诗人能写出千古传诵的名句,更要知道他们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
从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