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乌纱帽的意思】读酷|“乌纱”曾是百姓帽

在我国古代,黑思茅本来就是民间常见的一种马桶。据说南朝宋明帝的时候,有一个叫王休人的人用黑纱做了一顶系边的帽子。又名“黑思慕”。

这种帽子很快在民间流行起来,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无论贫富,都戴这种式样的帽子。当时,帽子的形状也不固定,有的卷成荷叶形,有的像高高的屋宇,有的还伸出两个黑纱“耳朵”。当时的纱帽既有用乌纱做的,也有用白纱甚至杂色纱制作的。这个典故在《宋书 五行志一》中可以找到相关记录:“明帝初,司徒建安王休仁制乌纱帽,反抽帽裙,民间谓之‘司徒状’,京邑翕然相尚。”

唐代诗人杜甫在《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不眠瞻白兔,百过落乌纱。”意思是说他晚上睡不着望着月亮,月光不知道多少次映照在他的乌纱帽上。当时的杜甫并没有任何官位,可见,“乌纱帽”是百姓帽。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中也经常提到乌纱帽,比如他在《感旧纱帽》一诗中写道:“昔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说的是朋友把“乌纱帽”当作礼品馈赠给他,可见,当时的“乌纱帽”不可能是“官帽”。此外,白居易的《同诸客嘲雪中马上妓》一诗中还描写到一位“银篦稳篸乌罗帽,花襜宜乘叱拨驹”的歌妓,当时的“乌纱帽”还可以戴在歌妓的头上,并非男子专属。

宋元时期,并无将“乌纱帽”作为官帽的记载,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提到的“乌纱帽”,也是人人可戴的百姓帽。元代钟嗣成有一首小曲《醉太平 落魄》,描写一位不得志的文人的衣着是“裹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穿一领半长不短黄麻罩,系一条半联不断皂环绦,做一个穷风月训导”。

在我国古代的大部分时间,“乌纱帽”并不代表官帽,而是上至天子、百官,下至一般士庶都可通用的纱制帽。它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到宋朝时加上了双翅,真正将“乌纱帽”定为法定“官帽”的是朱元璋。从此,“乌纱帽”便成为官员的一种特有标志,只有当官的才能戴“乌纱帽”,平民百姓就不能再戴“乌纱帽”了。但到了清代,“乌纱帽”又被换成“红缨帽”,乌纱帽便不再作为官员的标志了。时至今日,人们仍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王春玲/文 刊于《燕赵都市报》2018年7月29日15版)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