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在我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毕竟其作品《水浒传》实在太经典了,属于四大名著之一。
但可惜的是,许多人都只知施耐庵之名,对其事却是一无所知。施耐庵是元朝末年明朝初期的人,根据《施氏族谱》以及《施氏长门谱》的记载,施耐庵还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施之常的后裔,也算出生名门。施耐庵小的时候就十分的聪明好学,十九岁的时候考上秀才,二十八岁的时候便高中举人,三十六岁时更是与刘伯温考上了同榜进士,双方关系还十分融洽。
考上进士后,施耐庵被分配到钱塘,也就是现如今的杭州当了三年的知县,但很快,施耐庵发现元朝的官场实在是太过黑暗,再加上当时社会动荡,于是施耐庵选择辞官回乡。后来张士诚起兵抗元,施耐庵便投靠了张士诚,还曾为张士诚提供谋略,但张士诚贪图享乐,令施耐庵十分失望,于是他选择了离开。有一些野史材料记载,施耐庵在离开张士诚后,张士诚方大彻大悟,于是亲自上门拜见施耐庵,希望能请他出山,但施耐庵果断拒绝了他。
后来张士诚兵败身亡,为了避难,施耐庵开始四海为家,他去过山东,河南的多个郡县,了解过许多当地的风土人情,也知晓了不少当地传闻,这些都是施耐庵后来写《水浒传》的依据。
在游历多处后,施耐庵的心境逐渐成熟,其知识面也变得更为宽广,而恰巧,那时明朝已经快要建立,局势稳定了很多,于是施耐庵便隐居不出,开始了自己对《水浒传》的创作。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还是施耐庵的徒弟,《三国演义》以及《水浒传》的撰写都是双方商讨着来的,所以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一对师徒合力写出了《三国演义》以及《水浒传》这两大名著。关于这一点,高儒在其作品《百川书志》中有所涉及:“《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朱元璋在登基为帝后,曾向刘伯温询问是否有推荐的人才,刘伯温便想到了自己曾经的同窗好友施耐庵,便连上两本推荐施耐庵,并自贬道:“施耐庵本领胜臣十倍。”朱元璋虽然心狠手辣,但却是一个爱才之人,他在听到刘伯温的话后,屡次下诏书到江阴召施耐庵入朝为官,但施耐庵却丝毫不为之所动,以有病的理由几番拒绝了朱元璋,纵观整个明初,敢如此不给朱元璋面子而不遭其诛杀的,也就唯有施耐庵一人。
施耐庵不仅写的一手好文章,他武功也很高,《少室山房笔丛》当中提到施耐庵便称武林施某,而且根据《施氏长门谱》记载,施耐庵还曾做过棒打恶少的事。说是有一年的元宵节,施耐庵上街游玩,无意间发现一个恶少正在强抢民女,施耐庵立刻上前打抱不平,将恶少打跑,也因此跟他结了仇。过了几天,那个恶少找了几个地痞流氓,找到了施耐庵的住所,并打上门来。施耐庵不慌不忙,拿来一根粗绳,绑在自己的双腿,将另一头交给那些地痞流氓,并说但凡有人能拉得动他,那他就任由其处置。流氓们都觉得十分新奇,于是纷纷上来试,结果都累得气喘吁吁,施耐庵却不动如山。随后,为了彻底能震慑住这些流氓,施耐庵从屋内拿出铁棒,用力一挥,便将旁边的大树打断,几个流氓吓得仓皇逃窜,再也不敢来找施耐庵的麻烦了。
常言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段故事,后来也被施耐庵写入到了《水浒传》之中,正是鲁智深大相国寺降服众泼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