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为什么叫帽子戏法】古人说的“五子登科”是什么典故?跟窦燕山又有什么关系?

在足球比赛中,我们经常用成语或谚语来描述选手们的进球。例如,一名球员在一场比赛中进了两个球,就被称为“梅开二度”;如果进了三个球,就展开了“帽子戏法”。

如果有个球员状态非常好,一口气打进了五个进球,那就会被叫做“五子登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被经常使用的祝福词和吉祥语,五子登科一词蕴含着浓浓的喜气,也体现着封建社会时期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

顾名思义,五子是指五个孩子,而所谓的“登科”就是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被录取。有五个孩子,且每个人都能登科,这其中既蕴含着希望对方多子多孙的祝愿,又是在祝福他每个孩子都有所成就。在农耕社会,更多的子嗣意味着更多的生产力,也意味着自己年老之后可能得到更好的赡养。至于金榜题名,那就更是古代百姓对自己孩子的梦想了,毕竟在那个阶级固化严重的年代,科举是最好的一条上升道路。那么,人们经常提到五子登科,但是所谓的五子最初都是指的谁呢?

作为中国传统启蒙读物,《三字经》流传十分广泛,那句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更是被一代代人传诵。在讲述完天性后,《三字经》便例举了几个后天学习的例子,如“子不学,断机杼”就是指当年孟子贪玩不学习,其母直接折断织布机上的梭子来警示他。此句之后,文章中又写道:“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而这里提到的窦氏五子,似乎便是我们要找的答案。

其实,有关窦燕山五个儿子的故事最早被记载于《宋史》,但《三字经》明显更加被民间所知晓。相传,窦燕山原名窦禹钧,因为出身燕山,也就是如今天津市蓟州区一带得名,他年幼丧父,从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人十分努力和孝顺。不过,窦禹钧到了而立之年时,却因为同龄好友都是家庭美满,自己却膝下无子而非常苦恼。

后来,窦禹钧过世的祖父托梦告诉他因为其前世作恶多端,所以此生要多多积德行善才能有子嗣。听到这话,窦禹钧开始努力做好事,一边大方资助需要帮助的人,一边修身养性,希望能够早日生下一子继承香火。结果,窦禹钧接连生下了五个儿子,且个个听话懂事,努力学习,在他的教导下先后考中了进士,他自己也官至右谏议大夫,一家六口真可谓是光耀门楣。

五个儿子中,大儿子窦仪十五岁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后晋天福年间,他考中进士,并在此后的后汉、后周时都得到了任用。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封窦仪为工部尚书,同时兼判大理寺,可见他是很受重用的。担任判官时期,窦仪的表现非常出色,于是太祖又钦点他参与修订《刑统》。书成之后,窦仪被封为翰林学士,而且赵匡胤对他给予了“非斯人不可处禁中”的高度评价。

当时,窦仪提出的许多意见都能够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认可,他也被加封礼部尚书以示器重。乾德四年(966),五十三岁的窦仪去世,被追赠右仆射,赵匡胤想到自己还没真正给窦仪委以重任,顿时遗憾地叹息道:“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能被皇帝这样惦念,也可见他有多么优秀了。

窦家第二个儿子窦俨也是从小才华横溢,于天福年间考中进士。和哥哥一样,窦俨也在后汉、后周等历代政权成功仕官,宋朝建立后,他被封为了礼部侍郎。可惜的是,因为感染重病,窦俨四十二岁时就不治身亡,没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窦家的老三叫做窦偁,他于后汉时考中进士,宋初虽然官职不高,但靠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宋太宗的信任。太平兴国七年(982),窦偁官至参知政事,这在宋朝相当于副宰相,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上副相的同一年,窦偁就不幸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工部尚书以示哀悼。

窦家老四窦侃和哥哥们比要逊色不少,他于后汉时中举,但终其一生只做到了起居郎,也就是记录皇帝日常生活的史官。最后,窦家的老幺窦僖是于后周时登科,他最后官至负责进谏的左补阙。至此,窦家的五个儿子都介绍完了,他们虽然官位成就各不相同,但至少都是朝廷官员,这就比当时绝大多数人过得好多了。

对于窦家一门五子都考中进士的“奇景”,五代时期的名相冯道曾经写诗赞道:“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桩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而我国历史上,还有其它几个五子登科的例子,如同是宋朝人的黄汝楫,其五个孩子也是先后登科,可见,这样的情况虽不常见,但在我国漫长的岁月里还是有几例发生的。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