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一等功是什么概念】兵王中的兵王:绝无仅有的9次特等功,四百万解放军唯有他一个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话。三等功站着带领,二等功躺着,一等功家族带领着。

这句话虽然是坊间笑谈之余,却也客观上表达了我军战功的稀罕。然而,就有这样一个人,非但站着领特等功,而且前前后后领了9次之多。

而这一切或许该从1950年的那场大会说起,从1936年的那次入伍说起。

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中最耀眼的明珠

1950年9月25日,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场大会的参会者全部都是为国家立下过战功的英雄人物,几乎每一个人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猛人。

这一天,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都出席了这次会议。在会议开始前,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战斗英雄自然知道彼此都是勇武之人,当真是一见如故,交谈热烈,现场气氛极为融洽。

就在他们热烈交谈时,会场的大门处走进来了一个人,他长相并不十分英俊,穿着也不华丽,但每一步都吸引着众人的目光。有些人甚至直接站了起来,迎上去和他激动握手,甚至带着崇拜的语气和他寒暄。

要知道,部队里最看重的就是本领和勇气,能让这些本就身负高超本领和勇敢过人的战斗英雄都纷纷注目的人又该是怎样的传奇呢?

这个人就是当时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英雄代表张英才,他先后参加了大小战斗百余次,曾经率领所在联队获得“铁九连”的称号,更是先后立下了9次特等功,堪称是“兵王中的兵王”。

备注:可能有些朋友对特等功没有概念,这里有个数据供大家参考:建国后我国约有400万解放军战士,其中立下特等功的仅仅有78人。

祖上三代都是贫农,放羊娃是如何成长为战神的?

1924年12月,张英才出生在山西万荣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祖上三代几乎都是贫农,可以说 这是真正的“开局一个碗”的艰难人生模式。

有一回,饥饿难耐的张英才正在吃着咸菜,喝着就如水一样稀的粥,而地主家的少爷见着了便在他面前展示自己碗里的肥肉,声称只要他跪下来讨好自己,便把碗中的肉赏给他。

张英才自然不肯,换来的不过是少爷的一句“窝囊废”和众人的一顿毒打。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大概张英才也会和祖辈们一样,给村里的地主当牛做马,然后庸庸碌碌过往自己的一生。

幸运的是,1936年,万荣县迎来了一支希望之师,随着八路军打跑了盘踞在此的日寇,张英才也迎来了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当时,八路军在建立了根据地后很快就又在当地办起了“鼎新补习学校”,免费教穷人的孩子读书写字。

要知道,“读书写字”在那个年代可是一种“奢侈品”,往往只有富裕家庭的孩子才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在穷人眼中,只要能读书,那孩子将来就可以谋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那时候,年仅12岁的张英才被父母送到了这所补习学校学习。在学校里,张英才的表现相当优异,非但学东西一点就通,而且特别能吃苦耐劳,因此补习学校校长李少白等人相当喜欢他。那时候的张英才内心一直有个疑问:

为什么这样一支部队会和以前那些部队不一样呢?

在张英才的“纠缠”下,这些学校领导和战士们在闲暇之余就给他讲起了部队的往事。张英才每次听得两眼放光,激动时甚至抓起了李少白的手说道:我要加入八路军,我也要上前线打鬼子。

不过,由于张英才当时年龄尚小,身材也瘦弱,李少白一边比划着一边笑道:你这身板现在还扛不起枪,过两年再说吧。

若是寻常人家的小孩,只怕这番话语不过是一时激动罢了。然而,张英才却一直记着这句话,在2年后,他郑重地告别了父母,带着母亲给他煮的20个鸡蛋,加入了八路军。

天生战神的张英才

别看张英才刚入伍,但部队里常用的行军理论知识和战场形势却已经让他在补习学校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了。

当时,张英才加入的是八路军115师学兵队,很快就又被编入了212旅的特务连。要知道,这个特务连可不一般,里面大多是才思敏捷、精明能干之人,作战能力、军事素养都上佳的战士。张英才能加入其中,本就说明了他定然有不凡之处。

1941年,日寇调集重兵,对我军在安泽、冀城、浮山一带的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而他所在的212旅负责的正是整个部队的安全。

当时,旅长正在指挥部队与敌军周旋,日军的一发炮弹恰好就落在旅长身处的位置,才17岁的张英才顾不得多想,直接扑到了旅长身上,用自己的身躯给旅长架设了一道“保护墙”,身上被炸弹碎片划得血肉模糊。

然而,他不顾身上的伤势,第一时间唤来了机枪连,成功掩护旅长等人成功撤离,从此张英才有了自己在部队的第一个外号,也就是“拼命三郎”,而这次立功更开启了他的传奇之路。

从这以后,张英才宛如一个“人形兵器”,在战场上大杀四方,当真是“我花开后百花杀”。

1945年,上党战役打响,这也是张英才真正在全军扬名立万的一仗。

当时,张英才接到上级命令,率领57团9连挺进长治北关。在张英才的带领下,连队倚靠着夜色,沿着城墙摸到了城根下。在张英才的身先士卒下,几名战士宛如“弹弓”一样弹出,迅速用门板将街口堵上,准备来一趟“瓮中捉鳖”。

不过,不巧的是因为有几个新兵初上战场,未免紧张,在用木板堵门时发出了撞击声,惊动了阎锡山的部队。很快,9连就被敌军重重包围。

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情况尽管危急,但张英才却依旧镇定自若,率领着9连战士坚守在城关的房子里,利用地形多次打退敌军进攻,撑过了整整一晚上。

到了第二天早上,敌军甚至找来了数架迫击炮,终于在炮火优势下爬上了房顶,却还是在9连的还击中未能如愿进入房内。就这样,9连在一天时间里击退敌军超过20次,杀伤敌军三百余人,坚守到大部队来援,最终全歼7000敌军。

而张英才和他的战友们也获得了“铁九连”的称号。

到了1946年的吕梁战役时,张英才和九连的战场表现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当时,面对着敌军多达一个师的兵力,九连最后仅剩20余人。敌军见双方人数悬殊,居然动起了活捉的念头,开始一拥而上。

然而,让敌军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们冲过去的时候,九连仅剩的20多名战士却在张英才的号召下全体上了刺刀,主动迎击。如此强横的战场表现,让敌军一下子胆寒、慌乱。

此时,张英才抓住机会,抓起了仅存的一挺机枪开始扫射,将敌军长官吓得逃跑,而其他敌军则更是望风而逃。就这样,凭借着以少敌多的强横战场表现,张英才成功完成了作战任务,也因此获得了一枚“特等战斗英雄”的奖章。

意志堪比钢铁的“钢铁营”

1948年11月,双堆积战役爆发。这一次,张英才又一次以少敌多,将以一个营的兵力面对多达数万的敌人。

要知道,这一次在双堆集的可是黄维的第12兵团。黄维此人作战能力却不可低估,在抗日战场上曾有不俗表现。不仅如此,当时的第12兵团装备豪华,大部分是美式装备,有坦克、装甲车和几十门的美制榴弹炮。

面对将近百倍的兵力差距和悬殊的武器装备水平,张英才能再现“战场神话”吗?

此时,张英才和他的1营的任务是:阻止敌军2个师的突围,还要阻击敌军2个旅的增援。

张英才在进入阵地后迅速调整了部署,将本方兵力从正面战场撤走,而将迫击炮和重机枪都放在侧翼埋伏。果然,敌军将美式装备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没过多久就把正面阵地炸得坑坑洼洼,并开始突围冲锋。

而这一切全在张英才的预料之中。在敌军开始重逢后,张英才一声令下,埋伏在侧翼的炮击炮和重机枪组成的交叉火力将敌军打得那叫一个“人仰马翻”。

敌军不甘心受阻,很快就派出了坦克开路,打算直接用这样的“大家伙”直接碾压我军阵地。面对坦克的气势汹汹,张英才安排了战士们埋伏在坦克前进的道路上,结果把坦克部队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坦克被张英才等人堵在交通壕里,可谓进退失据,最终不得不交出坦克投降。

尽管接连取得胜利,但摆在张英才面前的敌军人数依然很多,竟然达到了六倍之多。

不过,这些敌人早已经被张英才及其战友们的“战场表现”给吓破了胆,虽然人数众多,却一心只求突围,慌不择路下反倒是被张英才再次击溃。

更夸张的是,在击溃敌军后,张英才宛如《三国演义》里长坂坡上的赵子龙一般,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带领着1营直接劈开敌军防守,直接冲向了第14军的军部,当场击毙了敌军的军长熊绶春。

此战结束后,张英才率领的一营获得了淮海战役总前委颁发的“钢铁营”称号,全营战士记大功一次。这时候,年仅24岁的张英才就已经拿下了四次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其中三次特等,一次一等。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英才又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南昌战役等,并在建国后以志愿军身份入朝作战,参加了金城战役等,一生战功不可计数。

可以说,张英才的一生无愧是英雄的一生,堪称是“兵王中的兵王”。

战斗以外的张英才

就在文前的那场全国战斗英雄大会结束后,张英才被安排在和毛主席同一桌一起吃饭。在吃饭的时候,毛主席问张英才道:英才在战场上拼杀时日很久,我都不知道你是哪个地方的人呢?

别看张英才在战场上“万夫莫敌”,这时候反倒有些腼腆地说道:俺就是山西一个土村里的。

大概是出于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张英才又说了句:要不是党和国家,哪有今天的俺?

毛主席听到后转身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你们一会给英才同志煮一碗鸡蛋面,醋要多放点啊!

陕西人爱吃醋、爱吃面食,毛主席的一番话语自然是对这位战斗英雄的爱护之心。

张英才非但个人为了国家戎马一生,他的两儿一女也先后参军有所成就。

他的大儿子曾经担任过联合国驻柬埔寨的军事观察员,二儿子则在从空军飞行学员毕业后成为了一名飞行员。至于小女儿就更厉害了,她的论文《论一体化指挥》甚至还被钱学森高度评价,后来成为了我军第一位野战部队装甲团女副团长。

其实,英雄从来都不该遗忘,无论是哪个年代都不该遗忘。

谨以此文致敬英雄张英才。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