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读这个懂网上冲浪的年轻人,“缩写”是绝对不能隐藏的关键词。
从“GGMM”到“NPY(男朋友、女朋友)”,从“NB”到“NBCS(无人在意)”,从“3Q”到“DBQ(对不起)”,感谢万能的缩写流行语,陪伴了无数网友的成长。
去年,“AWSL(啊我死了)”成为B站年度弹幕,总共出现了3233620次,也无形中画下一条鸿沟,割裂了深知其意疯狂玩梗的“圈内人”与对着四个字母发懵的“圈外人”。
U1S1,谁再看不懂缩写,真的就要被网络社会淘汰啦。
一
在这个多元圈层时代,词语的功用已经超越了交流,逐渐成为一种身份标签、一种社交货币。
思维方式和爱好不同的人在一起交流沟通时,是比较容易产生矛盾的,所以,“缩写”正有意无意地释放一种信号,只欢迎看懂的“同好”,看不懂的“异己”,麻烦速速让道。
圈外人看不懂这些缩写,圈内人却让交流效率大大提升,还会有相应的身份认同感和优越感。
总的来说,面对自己所认同群体的成员,圈内人将缩写体默认为一种表达亲密的标志和符号,双方进行沟通时,能够在相同语境下感受到缩写的“言外之意”,从而达到润滑关系,配合营造轻松、愉快的沟通气氛的目的。
每个人都会追求认同感,“看懂缩写”也慢慢成了上网必备功课(别说你没有好奇心),“网络缩写翻译器”成了新一代随身词典,方便圈外人随时查阅,就连搜索引擎,也开始自带翻译功能。
仔细看下来,缩写能在流行开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好记。
“XSWL”比“笑死我了”简短,“U1S1”比“有一说一”省地方,“SRDS”也比“虽然但是”看上去柔和,这些缩写如同基因通过遗传来传递一般,通过同好间的模仿来发扬光大——这些足够简短、足够便捷的缩写,这些圈内人才知道的“梗”,就是一种文化的单位,它们足够好记、简洁,轻敲几个字母,比在输入法框里一通翻找方便多了。
当然了,规避敏感词也是缩写流行的原因之一,不论是明星的名字还是一些侮辱性很重的词语。不论是用GHS代替开车行为还是用520代替我爱你,这些相对含蓄的表达方法,让我们沟通时有了更多幽默的空间,没那么尴尬。
二
这些看起来简短的拼音缩写,辨认起来其实颇有难度。
比如,在词典中,输入“NBCS”就会出现诸多候选词:
现在各大输入法愈发智能化、人性化,使人的输入习惯发生改变。智能时代信息传播效率提高、信息碎片化趋势明显,是缩写体被大范围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网友打字时,通常不需要费力逐字寻找目标词,且英文缩写不需要切换输入法,输入的速度大大加快,对沟通的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种语变体,缩写适合的从来都是那群接受和使用它的人。创造、使用、传播这些缩写是年轻群体用来凸显自己身份、个性、态度的一种手段。
即使不习惯,但为了圈内同好的认同、快速融入圈子,一些人也被动的接受了这些缩写——圈外人很难理解,但使用者内部则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看着庞大的流行语缩写阵营,科技君觉得自己真算互联网“前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