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16开纸是多大】老城遗珍|一张《京报副刊》特刊

最近几天拆迁在即,一些黄埔在家里翻出了印有时代印记的旧物。

其中,一个老先生家中翻找到的《京报副刊》引起了小编的兴趣。这张报纸被裁成了A4纸大小,样子已经十分破旧,老先生无意间找到它时,也没有过多关注,但当他看到报纸上的文字时,他顿时热血沸腾。这是一张《京报副刊》的特刊,名为“铁血特刊”,报道了抗战时期,文人们用笔做武器,救亡图存,奔走呼告。

《京报副刊》是“五四”时期有重大影响的报纸副刊,《京报》是邵飘萍主办的具有进步倾向的日报,1918年10月5日创刊于北京,1924年底增设副刊,陆续出有《京报副刊》以及《民众文艺周刊》、《妇女周刊》、《儿童周刊》、《文学周刊》、《西北周刊》、《科学与宗教周刊》、《戏剧周刊》、《莽原》周刊等多种。

《京报副刊》由在新闻学上有民国“副刊大王”之称的孙伏园编辑。1924年12月5日创刊,日出一号,每号印16开纸8版,每月合订一册,至1926年4月24日《京报》被张作霖封闭而停刊,共出477号。它与先它创刊的《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觉悟》(上海《民国日报》副刊)、《晨报副镌》(北京《晨报》副刊)并称为“四大副刊”。

《京报副刊》是《京报》十多种副刊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当时革命形势日趋高涨,《京报副刊》继承了五四时期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副刊等的传统,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积极支持群众爱国运动,抨击军阀专制政策和帝国主义侵略行径,同时提倡新文化,影响广泛。

《京报副刊》强调“文艺与人生是无论如何不能脱离的,所发表的文学作品大部分都比较严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与揭示社会矛盾或心理面貌,题材则多以青年生活为主,有的揭示了农村种种生活习俗、道德面貌,题材比较新颖,描写比较真切,构思也比较成熟。

记者 / 宋晴

编辑 /高磊

资料/ 上海市收藏协会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