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地方专项计划就是个坑】浙江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路

现役普通高中是传承一方语境的最高学府,对当地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和引领作用,也是维护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基础。关于农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推动县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现实需要,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把提升县中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作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以建设教育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示范区为目标,切实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教育投入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县中教育质量取得了长足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浙江实际的高质量、特色化发展道路。

陈根芳 浙江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

落实资源倾斜,为县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浙江素有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传统。早在2004年,就实现了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的基本普及,目前全省十五年教育普及率已达99%。622所普通高中、80.9万名在校生,近四成分布在县域。

一是不断优化普通高中布局结构。作为全国最早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来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省份之一,浙江一直努力抓好普通高中布局的城乡统筹,一些县域的农村高中通过撤并,学校整体搬迁进入城区,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一些地方积极以县中为中心点进行名校集团化模式创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流动。如杭州鼓励市属高中名校出市入县,与建德、桐庐、淳安三县(市)高中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推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下延伸。

二是积极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2018年制定实施《浙江省高中阶段教育高水平发展攻坚计划(2018—2020年)》,要求各地结合实际、问题导向,优化布局、强化保障,力促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出台1200元/年的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在地方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中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支出占比,并向县中倾斜。近年来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支持山区26县加强县中建设,加快补齐短板,提高办学水平。目前,全省普通高中已全面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体育、音乐、美术器材配备和理科实验仪器达标校数比例均已接近100%;校园网建设实现全覆盖。

三是深化山海协作实施县中帮扶托管。山海协作工程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加强沿海发达地区与浙西南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全方面的项目合作,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同步实现现代化。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各地普遍建立了普通高中结对帮扶机制,城区优质高中与县域高中通过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组织专家团队、名优教师到山区支教等方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不断推动“山海协作”在教育领域生根开花结果。

推动改革创新,形成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

浙江经济发达且藏富于民,2020年全国百强县中,浙江就占有18席。让孩子就近接受优质的高中教育,为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是每一个浙江老百姓朴实而又真切的愿望,也是浙江县中从“生源流失、特色缺失”的困境中突围的方向。

一是以招生改革为突破,切实规范招生秩序。自2007年以来,我省出台系列文件,明确要求各地加强对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2021年在教育部统一部署下,严格落实普通高中“公民同招、属地招生”要求,严格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在属地范围内招生,未经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不得跨区域招生,也不得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后转入公办普通高中学习。省市两级统筹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招生,按照“控制规模、逐年减少”的目标实施跨区域招生。同时,严格规定招生时间,严禁提前组织招生。这些措施的严格执行,为县中留住了优质生源,重振了学校办学信心,使每所学校都有了争先的盼头和领跑的机会。

二是以错位发展为目标,推动育人方式变革。为了改变普通高中长期形成的“千校一面”的状况,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浙江省于2011年启动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2012年开始深化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支持普通高中学校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江于2019年开始鼓励特色示范普通高中学校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设立普通高中学校分类办学的试点区域3个,探索区域分类办学机制;设立试点学校20所,探索凝练办学特色,形成科技、人文、体艺、综合等不同办学特色的现代化普通高中学校,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三是以绿色评价为抓手,营造良好教育氛围。2014年浙江启动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借助35种选考组合,引导学校实施选课走班,将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还给学生。拓宽多元升学渠道,组织高职提前招生、“三位一体”招生、省内地方专项计划、国家农村学生单独招生高校专项计划等,将一些高校招录机会向山区海岛县,向农村地区倾斜。我省已连续多年实施地方专项计划招生,每年安排20余所地方属高校为农村学生提供625名本科计划。同时,积极引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政绩观,严禁炒作高考升学率和高考状元,淡化和合并高考录取批次。进一步改进对高中学校的评价方式,从结果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对学校评价不唯分数、不唯升学,不以考试成绩给学校和教师排队,减轻学校考试压力。近年来,我省高中生体艺成绩突出,在各类艺术节上屡获大奖,每年有多名优秀学生被空军招飞录取,在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中优秀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提升治理能力,确保县中教育行稳致远

注重强化党建引领,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建立分级管理、市域统筹、社会参与的高中段教育管理体制,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积极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不断深化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为县中配置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抓好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加强高中学校的制度建设,纵深推进创建现代化学校、清廉学校建设,建立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不断提高县中办学的制度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

二是深入落实办学激励机制。积极推进中考试卷全省统一命题,全省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并向农村学校倾斜。适当提高县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的评选向加快发展县倾斜,给予地方认可的特设岗位。建立县中优秀人才岗位津贴制度,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向县中适当倾斜。鼓励教研部门主动深入县中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县中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与指导,既用待遇留人,也靠事业发展留人。

三是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不断完善高中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确保县中教师平均收入不低于义务教育教师。严把新教师入口关,提升县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实施面向包括26县和农村地区为主的高中教师定向招生计划;同时开展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和海外研修计划,实施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工作,为县中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自2018年起,全省已累计安排高中“双学科”复合型教师和硕士层次复合型卓越高中教师等定向招生计划860人。

在全省上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今天,保持县中长期高质量发展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我们将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运用“互联网+教育”、城乡同步课堂、慕课等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名师结对、教研同步等帮扶形式让原本过度集中在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地向山区、海岛和欠发达地区释放。以新时代教师队伍管理改革为契机,探索实行海岛、山区和欠发达地区教师职称单独评聘制度,激励更多优秀教师到县中任教,保障县中教师安心从教,有效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的办学差距。

(作者:陈根芳 浙江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

来源: 教育家杂志社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