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的承德
马炳英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新民主主义改革和三年国民经济复苏,承德从根本上扭转了国民党留下的混乱局面,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加快了经济发展,成为全市人民的一致要求。
从1953年起,根据中共中央和热河省委的部署,承德地区各市县大力宣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制定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到1957年,承德地区各市县均提前或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规定的主要指标,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掀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1955年4月,中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决议
多措并举,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是承德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编制“一五”计划时,承德市首先出台了《承德市农村生产五年计划(草案)》,确定了1953年到1957年全市农业生产的总方针。总方针中要求:大力搞好合作互助运动,推广先进生产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与一切自然灾害作斗争;有计划的发展园田,种植蔬菜,增加稻田和特种作物,广泛进行植树造林,大力发展果树……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承德市1952年农业生产计划(草案)
1953年至1956年,承德各市县的水利建设基本上以打井、修渠、建谷坊、修梯田为主,同时也开展了治理山区水土流失、沙荒造林绿化等农业基本建设。这些工程的实施,在防洪排涝、抗旱保墑、灌溉农田、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时期,承德地区一系列增产增收措施的落实都是以农业互助合作为基础,并通过持续开展农业爱国增产运动实现的。同时,党和政府增加了农业投资,组织农民努力把农业互助组和农业社办好,依靠组织起来的优势开展爱国增产运动,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粮食供不应求的问题,中共中央于1953年10月16日作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决议》规定: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人口和农村缺粮户实行粮食计划供应;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严禁私商自由经营粮食;实行在中央的统一管理下,由中央与地方分工负责的粮食管理政策(简称“统购统销”)。
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的指示精神,1953年12月,承德市开始实行细粮的计划供应,成立承德市粮食征购委员会,筹集购粮资金,取缔私人粮商,按照“先党内、后党外,先干部、后群众”的原则,结合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深入农村开展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宣传工作,说服动员农民向国家出售余粮。
同年12月,承德地区掀起了群众性的交售余粮热潮。在粮食统购的同时,全市粮食的统销工作也有序开展,承德市粮食公司改为承德市人民政府粮食局,统一组织开展粮食的销售、供应工作。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收缴粮商、粮贩的证照,停止其营业,并根据《承德市粮食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细则(草案)》,对粮食投机商进行取缔和打击。广泛宣传粮食市场管理办法,加强检查工作。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与大规模经济建设不相适应的情况下,能较快地解决现实需要而又切实可行的好办法。这一政策的实行,不仅打击了粮食商贩的投机倒把,稳定了粮食市场,保证了城乡人民的吃粮供应和全市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还对农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工商业建设成绩辉煌
1953年9月,党中央正式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年12月1日,中共热河省委作出《关于发动全党学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并大张旗鼓向群众宣传学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指示》后,承德地区各市县的宣传教育形成高潮。
关于发动全党学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并大张旗鼓向群众宣传学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指示
由于“一五”计划的编制是边编制边完善,到1955年,承德市人民委员会按照热河省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热河省国民经济“一五”计划》下达的计划指标,确定了承德市“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最终编制完成了《承德市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基本任务是:
1、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庙钒钛铁矿)和省属地方国营工业生产、基建任务的顺利完成。
2、有计划地发展市属地方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积极稳步地发展农业生产合作化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以适应建设的需要,并逐步建立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
4、基本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逐步建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承德市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体现出了党和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大规模发展经济的重点就是加强工业建设,提高工业化水平。
1953年初,承德市开始组建寿王坟铜矿,归中央有色金属管理局领导。1953年5月,热河钒钛联合工厂恢复、改建项目被列为苏联援建项目。同年,承德麻纺织厂投产;兴隆煤矿开始地质勘探;热河省缫丝厂开始织绸,并在青龙县建立缫丝分厂,生产榨蚕丝;建立承德市中药厂,为全国第一家国营中药厂,生产水蜜丸等药品120余种、饮片200余种,后西药车间从承德市中药厂分离,成立承德市制药厂……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1957年《群众报》
“一五”期间,工业建设全面展开,全市工业基本形成了以食品、机械、纺织等为主的资源优势产业,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1958年《群众报》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1958年《群众报》
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国营和集体商业迅速发展,扩大了力量,占领了市场,支持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稳定了物价,促进了工农联盟。承德市1957年完成了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263万元,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完善基础设施与文教卫生
在“一五”计划时期,除了农业和工商业成绩显著,基础设施建设、文教卫生得到较快发展。
基础设施方面:“一五”期间新建了武烈河大桥和西大街水源井,维修了避暑山庄、外八庙等多年失修的名胜古迹多处。重点改建和整修了承赤西线、承古线和锦承线公路,同时开辟了大石庙、闫营子、应营子至三家的等5条公路。
承德市档案馆馆藏:1955年武烈河大桥工程计划
文教卫生方面:1953年以来,承德专区文教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新建了承德农校、保育院、承德卫校、戏曲学校、承德剧场、综合医院和新华书店等。到1957年,发展各级各类学校2337所,培养毕业生19.81万人。
文化方面发展了农村业余文艺组织和工矿农村俱乐部,戏剧、电影、书报发行、图书馆借阅及有线广播等事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卫生方面发展了妇幼保健,组织了中医联合诊所和门诊部。1956年,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19个。到1957年底,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门诊部560个,有卫生技术人员3362人。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各项指标都大幅度的超额完成,人民增加了收入,降低了负担,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