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黎巴嫩是哪个国家的】黎巴嫩贝鲁特的前世今生:始于腓尼基文明,美丽又冲突的中东巴黎

黎巴嫩

“昨晚梦里有甜蜜的摇篮曲和那晚的枪声吗?我的人生是和平无法到达的地方。

战争中的孩子什么都没有。”

——《黎巴嫩之夜》

黎巴嫩

站在阿拉伯世界的边缘,挨着东地中海,黎巴嫩比起其他中东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土壤。大约5000年前,腓尼基文化在此萌芽,渐渐发展为地中海的贸易霸主,与古希腊分庭抗礼。

“这么美丽的国家,没有战争多么好

狭长的叶形版图,河道脉络纵横

灰绿的橄榄林覆盖湿润的红土

柑橘堆叠柜台,香蕉串垂果摊

连绵的海岸线,良港名城如图钉

悬崖上仍耸立着十字军巍峨的城堡

面向澄澈碧蓝的地中海

终年积雪的山脉,遥遥对照

一座叫黎巴嫩,另一座叫反黎巴嫩

针锋相对,一样和平相处

共同守护贝加谷地,带来风调雨顺

盛产葡萄,当然就有好酒


2018黎巴嫩小姐选美

如今,黎巴嫩人常强调非阿拉伯人身份,并以流着腓尼基的血为傲。经历法国托管地的岁月后,黎巴嫩比周边的伊斯兰国家更开放,尤其是首都贝鲁特,当时被设计为中东巴黎。可惜黎巴嫩独立后,没有解决社会权力不均的问题,多元社会竟变成一个定时炸弹。结果,1975年开始的内战,贝鲁特是重灾区,东面的基督教徒区与西面的穆斯林区水火不容,城市以绿线一分为二,成为内战时期最危险的街道。

贝鲁特建筑地图

内战完结30年,绿线上换了新的建筑物,政府试图抺走所有子弹痕迹,让内战历史消失。究竟城市有没有重新融合?

示意图

腓尼基文明:由黎巴嫩开始

腓尼基

腓尼基文明于4500年前开始,后来于公元前15世纪定居地中海旁,并在今日黎巴嫩沿海建立了几个港口城市。

国徽-雪松

黎巴嫩能培育出腓尼基文明,全因为黎巴嫩山上坐拥丰富的雪松,可提供足够的木材建造商船,让腓尼基人可以扩展其海上贸易,在北非、中东、欧洲等地建了不同的贸易港口城市。

腓尼基城市

在公元前1200年,腓尼基已是地中海的贸易霸主,虽然建立了许多城邦或殖民地,但并没有组成一个类似近代形式的国家,均以商业操作模式去管理这些城邦。

腓尼基和贸易路线的地图

腓尼基人为解决沟通及记账的问题,便简化及改造古埃及的辅音声旁,变成了22个纯表辅音的字母,发明了腓尼基文字,是世界上第一套字母式的文字系统。他们透过海上贸易,将字母表带到北非和欧洲,后来被古希腊人采用,渐渐演变成今日欧洲及近东各地不同的文字,改写人类的历史。

腓尼基文字

贝鲁特约5000年前已有人聚居,从考古的发现,城市约公元前1900年已存在,至今已发展了近4000年,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位处黎巴嫩沿岸的中间位置,建于向西深入地中海的半岛上,并有超过9公里的海角延伸入海。

贝鲁特

不过,这片土地并不肥沃,不太适合耕种,造就小城不能依靠农业的宿命,转而发展海港贸易。

贝鲁特

由腓尼基到古希腊,再迎来罗马时代的黄金盛世

腓尼基示意图

腓尼基时代的贝鲁特只是一个较次要的海港城市,留下的纪录及遗迹不多,只有近年发掘的旧港口及迦南墙的残骸。当亚历山大大帝称雄欧亚地区后,贝鲁特落入古希腊人手中。古希腊采用希波达莫斯系统,以格子规划模式有条理地建造贝鲁特。但贝鲁特并不对正南北向,而是约为东北偏北,据说是古希腊人根据建城时的太阳⻆度而定。城市利用寛阔大街编织路网,并以较大的长方格布局,才可放置体量巨大的古希腊广场及神殿等主要建筑。

黎巴嫩车牌都有阿拉伯与拉丁数字,全是腓尼基文字演变而来

罗马帝国赶走希腊人,把贝鲁特纳入版图,并派遣大量的退休士兵去建设城市。罗马人在希腊古城基础上继续发展城市,并加上两条东西向的和南北向的主轴,两条宽阔的罗马大道各连接两组入城大门,并于市中心的广场交汇,所以是全城最繁华的地段,所有主要建筑物,包括市集、罗马浴场、神殿等,都沿着大街而建。

地图

在罗马的大希律王统治下,贝鲁特终于迎来第一次盛世,很快被罗马化。当时比其他前腓尼基城市拥有更高地位,市民都享有意大利人权利,不用纳税。城市除建有华丽的罗马式剧院及露天剧场外,围城外更建造了全黎凡特地区最大的竞技场,不时有战士表演。

罗马遗迹

贝鲁特的繁盛,使她成为区内的拉丁文学学习中心。公元3世纪时,城市建有当时罗马帝国内三大法律学校之一。

遗迹

可惜的是,6世纪的一场大地震把贝鲁特完全摧毁,全城有3万人死亡,曾经繁华的罗马古城也从此长埋地下。

东地中海

伊斯兰时代:从衰退的中世纪小城,到19世纪中叶转衰为盛

示意图

进入伊斯兰时代,贝鲁特在废墟上重建,城市布局设计摆脱了罗马时代的整齐纹理,改以阿拉伯式的有机模式发展,开始形成迷宫式路网。当时她只有小镇规模,范围仍以腓尼基时代的迦南墙为基础,没有任何扩张,市内加入很多伊斯兰建筑物,亦保留了原有教堂,基督徒及穆斯林能和平地在城内共同生活。

清真寺

中世纪时,贝鲁特的发展明显较慢,港口生意被以色列的阿卡抢走,她只能从贸易路线上分到一小杯羮,充当后备中转站的角色,勉强生存。

示意图

进入16世纪,贝鲁特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但中世纪的缓慢发展,令她比周边城市逊色。当时贝鲁特在城墙之内的发展仍未饱和,东北面甚至有一大片未开发的农地,全城最瞩目的建筑物,是由十字军的堡垒改建而成的奥斯曼总督府。贝鲁特充满小村风情,不同的宗教及种族人士已在城内混和生活几百年,相处融洽,所以她并没有像其他中东城市一样,根据民族、宗教或职业分划成不同小区。

民族分布

直到1840年,贝鲁特人口只有约1万,近55%为伊斯兰教徒,在奥斯曼的世界可算是异数。

19世纪中期,海上贸易把世界连系起来,逐渐取代传统的陆上贸易,因此内陆重要商城都要找海港城市作贸易伙伴。大马士革便把货品运到贝鲁特海港再转口,令城市的经济突然蓬勃起来。透过海上商贸,贝鲁特就如她的腓尼基祖先一样,走到地中海的西端,与欧洲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伺机多时的法国。

黎巴嫩

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也要冲破围墙向外扩张,新区在没有整体规划下,沿着三条主要公路而发展,所以城市早期主要向南方扩展。由1840至1875年间,短短35年,城市面积已增长了15倍。虽然围城内的生活,仍是混杂着多民族及教派,但新区为应付新移民的需要,通常是被单一民族或宗教派别占据。

新月

欧洲势力大增,多元文化的贝鲁特成为西方的传教中心,宗教团体在市内设立学校。1866年全城第一所大学贝鲁特美国大学在旧城西面一小丘上落成。

贝鲁特美国大学

社会撕裂:奥斯曼晚期城市迈向现代化,法国建造中东巴黎

示意图

19世纪末,欧洲城市在工业革命带动下进行现代化改造,奥斯曼为应对西方的进步,决定在帝国内进行现代化改革,贝鲁特因而受惠,展开全面的城市规划设计。

示意图

但日渐衰落的奥斯曼,面对城内居民大力反对,拖拉多年才把两条主街建好。结果,部分古建筑物被清走,城墙也全部拆毁,伊斯兰旧城的脉络逐渐模糊。

贝鲁特

进入20世纪,贝鲁特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会。基督徒的中产势力日渐壮大,慢慢掌握了城市的经济及政治命脉。城市不断向外扩张的同时,基督徒的数目也不断上升,1920年已超过人口的60%。城市经济发达的同时,社会也开始撕裂。

A为法国管辖区

一战后,奥斯曼帝国正式崩溃,黎巴嫩由法国托管,法国城市设计师于1930年提出城市规划图,目的是把断开的城市脉胳连接,解决功能分区和交通流动问题。

示意图

而且作为新的首府城市,最重要是建构城市的意象,法国设计师毁灭了中世纪旧城,换上现代化的法式殖民地城市设计。这样的破旧立新,与当时才冒起的黎巴嫩民族主义刚好匹配。

贝鲁特

新建筑物,混合着欧洲的新古典元素,并加入奥斯曼及阿拉伯式的设计,把欧洲与中东建筑特色合二为一,可以说是黎巴嫩的折衷主义。

贝鲁特中央区,充满法式风味。

不死鸟:内战以绿线把首都一分为二,变为两个对立的贝鲁特,战后变凤凰?

1945年黎巴嫩独立,贝鲁特成为新国家的首都,中东巴黎继续发亮,但社会却越来越不稳定。内战前穆斯林与基督徒的比例为六四之分,全城有18个不同的宗教派系,社会财富集中在基督徒身上,使人数较多的穆斯林被较少的基督徒统治,造成社会撕裂。而且穆斯林多数为低下阶层,享有较少经济成果,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不断上升。

示意图

1975年4月,黎巴嫩进入内战。接着,各方的武装份子把两教的市民分开。结果,由烈士广场开始一直沿大马士革路向南延伸,形成了一条长达八公里的分界线,把城市彻底地分为东西两区,分别是东面的基督徒区与西面的穆斯林区。大树沿街蔓生,意外地把街道绿化,因而名为绿线。绿线是当时全世界最危险的街道,擦枪走火是日常。上世纪80年代的绿线上,没有建筑物能避过子弹的洗礼。

示意图

贝鲁特变为两个对立的贝鲁特。实际上,东西两区内仍混集着不同宗教的居民。因此,城市在内战前2年进行了人口大迁徙。结果穆斯林向西走,基督徒则往东移,各方的人口都有近30%的流动。

1990年内战结束时,国内超过15万人死亡,30万人受伤,大约80万人流离失所,100万人逃至海外。绿线虽已移走,但各宗教派别的心理分隔线仍然存在。城市也变得满目疮痍,近80%建筑物被破坏,重建计划急需进行。1993年,启动重建计划。

贝鲁特屋已修复为博物馆及文化中心,仍然保留战时的满布弹头的外表。

昔日绿线上,有一座建于1924年的巴拉克大宅。原是8户中产家庭的住所,采用奥斯曼复兴风格设计,内战中成为敌方的攻击目标,所以被破坏得遍体鳞伤。2003年,贝鲁特市决定将大楼进行修复,变成战争记忆博物馆和文化中心,改称为贝鲁特屋,目的是要唤起大家的集体回忆,要透过正视这段历史,才可抚平内战伤口。

重建计划整体漠视了城市的本土建筑特色,铲走了大量的历史建筑。

内战后城市也变得满目疮痍,近八成建筑物被破坏

幸好,考古学家在重建前进行考古,部分被开掘出来的古迹,包括腓利基旧城地基、古罗马浴池及大街、中世纪城墙、十字军城堡遗迹等最终得以保留,并融入现代城市空间及建筑设计之中,把历史碎片留在城市脉络内。

千疮百孔

腓利基的拉丁文是指希腊神话中的不死鸟,自焚后会重生。承传着腓利基传统的贝鲁特,也像不死鸟般,经历谷底后总会重生。但在内战战火焚烧后,城市在没有面对历史的前题下盲目发展,只是一只没有灵魂的凤凰。

示意图

中东地区的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就算黎巴嫩人穷到口袋里只剩一毛钱,他们依然会体面地出现在你面前。”黎巴嫩人同时也是最懂得享受夜生活的一群人,他们国家有太多纷扰,所以每个人都有一套贯彻“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

示意图

希望这只不死鸟,会完美重生。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