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_猫乱
法语无聊的单词“ennui”的意思比字面意思丰富得多。烦人、睡不着觉的打哈欠。
“承认自己无聊是件尴尬的事,就像是在教堂里打了个嗝”,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古典学教授图希(Peter Toohey)如此写道,他在2011年出版过一本书,名为《无聊:一部鲜活的历史》。然而,教主乔布斯却公开宣称自己是无聊的信徒,“无聊纵容了我的好奇心,一切都从此而来。”他的说法或许有点道理,根据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的研究,某些形式的无聊可以提高你的创造力。三组被试分别在研究人员的要求下抄写电话簿,或者阅读电话簿,或者什么也不做——事实上所有人都很无聊,虽然每个人都在礼貌地忍受着,但不安分的屁股和连天哈欠都宣告了,他们完全没有在享受这项任务。
然而在接下来的创造性测试中,三组之间的差别开始显现:当研究人员要求他们尽可能多地说出一次性塑料杯子的用处时,无聊阅读小组的表现最好,其次是无聊抄写,表现最差的是纯无聊。“如果没有外部刺激,我们就会向内寻找——内心世界的不同角落,”研究的主导者曼恩(Sandi Mann)说。“这令我们实现了想像力的跃升,可以跳出条条框框,用另一种方式思考。”
2009年一项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和加州大学的合作研究也许可以给出一点解释。该研究发现,当人们发呆或者走神的时候,大脑前额叶皮质上的默认网络和执行网络会同时被激活。
所谓默认网络,就是在人们清醒但不关注外部世界时,掌管意识的神经网络,而执行网络则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开始活跃。在此之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交集,因为它们控制的活动截然相反,当其中一个被激活时,另一个会进入休眠状态。
上述研究的合作者之一斯科勒(Jonathan Schooler)的后续工作进一步表明,常常走神的人具有更高的创造力。他让被试者阅读《战争与和平》的部分片段,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记录他们从开始阅读到走神之间的时间间隔。另外,每名被试手中还有一个按钮,斯科勒要求他们在意识到自己在走神时将其按下。
他发现,并非所有走神状态都能同等地激发灵感。对于走神而不自知,即没有按下按钮的人,创造力并没有得到提高,他们的状态更接近于“放空”;而那些清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开小差的人,才能够在神游之后获得一些新的想法。可见保持住“元意识”(也即对意识的意识),白日做梦才会变得有意义。
德州农工大学2013年的一项行为学研究还表明,无聊会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如果现有的工作被认为无趣,可能意味着这项工作不适合你,或者低于你的能力水平。当然这并不是说,在办公室度过了无生趣的几天就应该辞职,或者约会失去了新鲜感就要分手——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说明,了解到无聊可能成为一种催化剂,你就会有意识地寻求更好的状态。
现代人逃脱无聊最常用的手段莫过于玩手机,但只要淹没在信息过载的世界中数小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肿胀却并不满足,收发邮件、刷微博、发自拍、一键下单和糖果粉碎传奇只会不断削弱我们的内心世界。来自英国的一项统计结果令人紧张:在拥有手机的八岁以下儿童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比例远高于平均水平。
所以别担心无聊意味着无所事事,学着坦然接受它——尽管在这个充满工作狂的世界,说服自己与无聊和平共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图希最终达成了与无聊的和解,他这样写道:“意识到无聊可能是一种积极体验,这让我非常惊讶。我容易无聊并不是像幼时老师指责的那样来自于天性中的懒惰、闲散以及爱做白日梦——这是我本身的一部分,由不满以及一丝丝厌恶产生的心神不定。”
最后只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打算拥抱无聊之前,请注意观察老板是否在附近。
无聊时怎么办
多数研究无聊的人都承认,一个人必须非常努力才能消解无聊。
1.做点不同的事情。
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的广告教授巴伦内特(Willie Baronet)建议找一个你觉得很烦的人聊聊天,或者听平常不会听的音乐。
2.把手机放回口袋,找本书来看。
一家西班牙公司开发的App可以根据手机使用情况判断你是否无聊,所以当它发出无聊警告的时候,你最好赶紧把手机收起来。
3.提供帮助。
找一个陌生人,如果他不需要帮助,随便做些善意的举动就好。
4.盯着墙上的斑点或者缝隙看。
根据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说法,如果盯着一个固定物体直到无聊至极,当忘记自己在做什么或者想什么的时候,新的主意就会自己跳出来。比如弗吉尼亚•伍尔芙就在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瞬间,抬头看见墙上的斑点,由此引发意识的飘逸流动,写出了那部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
5.拿出你的非惯用手。
试着画一下你早餐的内容,或者写一个俳句描述人生中糟糕的一天,调侃三胖也可以。
6.干脆啥也别做了,看看自己能无聊到什么程度,说不定其他事情就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