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老母
“嘿!名单上的东西终于都准备好了,请坐下等开学吧!”
幼儿园学生家长中聊天气氛轻松,感谢老师列出了全部物品清单。(大卫亚设)。
就连孩子挂外套的衣服架都能提醒到位,大大的方便了家长的准备工作。接下来,成员们又纷纷打卡“准备齐全,只等开学”。的确,这位用心的老师详细列出的所有必备物品,让我们做家长的思路清晰不少,不用紧张的像热锅上的蚂蚁,胡乱抓瞎,准备起来无从下手。
所以,当一一完事后,家长如释重负。这些所谓的完事,无非就是“入园清单”上的东西都搞定了。我也早早的按照清单把物品准备齐全,并再三核对,查看是否有遗漏。但是大宝的状态并没有一并随着清单准备好,好像还没有意识到上幼儿园意味着什么。
上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1、白天任何活动身边都没有妈妈
在家的时候,妈妈一直都在孩子的视线范围内,唾手可得。可以陪聊天、陪玩耍,还没有任何争执——妈妈总会迁就自己。
说去户外,换好衣服就出去;说吃水果,立马端上来一份水果沙拉。需求不会被延迟满足,生活也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
上幼儿园就不一样了,吃喝拉撒睡,不管进行哪个,都没有妈妈。若有需求,要靠自己跟老师沟通。也就是说,一直不离开孩子视线的人变成老师。
2、有什么需求要自己跟老师交流
妈妈懂孩子:什么时候饿,吃什么,玩什么……吃喝玩乐样样精“懂”;甚至不用开口就能被动得到。
然而,幼儿园里孩子多,老师初次接触每个孩子,并不会一下子完全了解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或兴趣爱好。老师与单个孩子之间,都需要经过一个“磨合期”。
3、独自一人去面对“磨合期”
关于磨合期,百度百科上这样解释:磨合期一般指机械零部件在初期运行中接触、摩擦、咬合的过程。现代多用于形容两件事物或组织内部运作的互相熟悉适应的时间段,也用于形容感情开始,互相间接触熟悉的阶段。
孩子即将上幼儿园道理一样:孩子跟老师初次接触,彼此都不熟悉,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去“咬合”。并且,孩子以前没有正式接触过这段“磨合期”,即便经历,也不是独自一人去适应。
所以,孩子容易在这段时间“拒绝上学”,强烈想回家找妈妈。这是太多的陌生面孔导致孩子不适应引起的。上幼儿园意味着,要独自一人去面对“磨合期”,并跟环境努力“咬合”。
可见,照着清单准备的是硬件,看得见、摸得着,是上幼儿园必不可少的东西,且容易搞定。而对于孩子适应学校生活,作用并不大。真正起作用的是,孩子快速通过“磨合期”,跟上新的生活节奏、信任老师和心情愉快。因此,跟老师携手帮助孩子顺利通过这一阶段,也是亟需着手的任务。
家访表可以有效缩短“磨合期”
对孩子来说,既要主动、亲自动口表达需求,还要去适应一位不太熟悉的老师。关键是,万一“咬合”困难,这“磨合期”还要持续下去。因此,这一切对孩子的挑战并不小。
这时候,一份搜集孩子性格+家长建议的家访表横空出世。老师一般会携带此表在开学前一周上门家访,表上涵盖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当然也有孩子的缺点。但是,“家长建议”这一项可以完美应急。
举个例子,大宝偶尔睡醒了哭闹不止,清醒有点困难,这是他的缺点。于是我就在“家长建议”一栏写:先提醒孩子“你已经醒了,刚才梦里的所有不快都过去了”;再告诉他“睁开眼睛”;最后引导他加入眼下的活动,比如“我正在摘菜,需要你帮忙,快过来呀!”
由此可见,有了这份“秘籍”,老师会很快熟悉孩子,并且面对孩子的突发任性情况,临危不惧。也就是说,家访表可以有效缩短“磨合期”,有助于孩子快速适应老师、爱上幼儿园生活。
为什么家访表可以缩短磨合期?
◆增强代入感
代入感是指,在情感上将自己置于某一场景,或者某一场景使人从情感上融入其中。
家访表帮助老师跳过磨合期,直接进入状态,做孩子白天的“妈妈”。也就是,从家切换到幼儿园,换的只是环境,老师身上有妈妈的味道,依然可以像在妈妈身边那般惬意自在。
家访那天,老师问大宝“最喜欢玩什么”,大宝回答“工程车玩具”;老师又问“想不想让老师陪你一起玩”,大宝羞涩的抬头看着我,沉默不语。我了解孩子,他虽然想玩,但是潜意识的提防心让他提高了戒备。于是我告诉他:“以前你教妈妈玩吊车玩具,可以跟老师一起玩啊;老师跟妈妈一样爱你,以后白天在学校老师就是妈妈,晚上回家我又是妈妈!”大宝幸福的笑了。接下来的日子,总会反复问:“怎么还不开学啊?我想上幼儿园呢。”
磨合期的老师和孩子都在相互适应,其中老师做的努力要多一些,对孩子而言,熟悉的东西越多,就越安心。家访表能让老师做到心中有数,例如一起玩工程车玩具可以增强满足感等。老师言行举止中带有“妈妈的味道”,有助于增强代入感。
◆量身定做,了解孩子的语言
老师都想尽快熟悉每一位孩子,然而孩子表达能力有限,不会一下子把自己“推销”给老师。尤其是孩子在家的个别特殊语言,可能老师会听不懂。
大宝知道大小便,他会主动表达“我要哗哗”、“我要拉臭臭”,“拉臭臭”都能听懂,但是“哗哗”就不一定了。于是我跟老师解释清楚,并在“自理能力·备注”一栏写上“孩子要哗哗是指有小便”。
可见,这份表格是为老师初次认识孩子量身而制,能让老师听懂孩子的语言、了解每一位孩子,从而尽快找到让孩子舒服的方式与之相处。
另外,家长的建议可行性强,涉及的做法和沟通方式孩子也喜闻乐见。所以老师会认真阅读表格内容,并根据这份家访表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以便于开展今后的教育工作。
◆尊重孩子,不去挑战底线,谁没有点小脾气?
大宝有点“认死理”,额外遵守规则。比如我告诉他,“不能从别人手里抢玩具,对方不玩放下了才可以取。同理,对方也不能从你手里抢。”于是,弟弟跟他抢走玩具后,愤愤不平,非要我给他评理:“我让他玩,但是要等我主动放地上他才能拿。”
这时候如果你说,“既然你想让给他,这不是正好吗?犯不着哭啊”,他便会认真纠正:“但他是从我手里抢走的,他应该等我放下,然后自己从地上拿”。我跟二宝要回来还给他,他再按照自己的理论操作一遍,最后玩具还是到了弟弟手里,不过大宝的气全消了。
“大宝的任性,在于原则性太强。”我把这句话填到孩子缺点这一栏。谁还没有点小脾气和任性?写下来,方便老师在尊重孩子原则前提下,尽量避免挑战他的底线,并且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寻找解决方案。
“家访表”打开了孩子与老师、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之门。这就好比朋友送来一盆花,顺带告诉你养育方法,包括何时浇水,喜阴还是喜阳等基本操作,有了这些认知,得来便可直接上手培养,不耽误花的正常生长。孩子就像这盆交接好的花,有足够好的条件健康成长。
所以,填满这份家访表尤为重要,你填满了吗?不然,当老师跟别的孩子很快熟络了,而跟自己孩子仍然处于“磨合期”,这时候可别怪老师对自家孩子不上心!
如何填写家访表?
首先,态度端正,认真填写。有的家长在“性格特点”处简单写“内向”两个字,老师又不知道是“不爱说话”?还是“不敢上台介绍自我”?所以要写清楚,如果是后者,老师在第一节课就不会勉强他上台,或许还能提前想到替代方案呢!
其次,填满家访表。写的越详细越有助于老师了解孩子性格,避免沟通中不必要的误会。所以,尽量把空格处都填满,尤其是“备注”这一栏。要知道,每一处调查都有它的意义所在。
最后,特殊信息进行补充填写。举个有趣的例子:皮皮爱放屁,第一天上幼儿园当着众人面就出丑了,于是同学们都给他起外号“屁屁”。不友好的初体验让调皮捣蛋的皮皮变得很安分、不自信。因此,孩子的特殊习惯,家长要写在空白处。
有科学实验证明,当人在压力之下变得过度紧张时,血液会离开大脑皮层,导致大脑缺氧,于是举止失常。不要让孩子害怕老师和同学,不然孩子会出现不太正常的“调皮变安分”行为。“在家是条龙,出门变成虫”的反差也是因为孩子过度紧张。所以,要认真对待家访表,保证孩子在学校正常表现。
如果孩子所选幼儿园没有家访环节,父母可以自行写一份孩子基本情况表。大致内容包括:姓名、乳名、父母姓名及电话、身体情况、饮食习惯、性格特点、喜好、自理能力、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或者,家长也可以向提供家访表的学校借此表,然后全部手写记录清楚。
入园前其他准备事项
除了上文提到的认真对待重量级“家访表”,还有其他准备也不能忽略,以下4点能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入园不生疏。
①踩点,避免“潘多拉效应”
古希腊有个神话:宙斯给潘多拉一个盒子,并告诉她“绝对不能打开”。“为什么不能打开?还要‘绝对’?里面是稀释珍宝吗?”潘多拉越想越好奇,憋不住就打开了。谁知里面是人类的全部罪恶,结果就全跑到人间了。心理学把这种“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叫“潘多拉效应”。
这就是强烈的好奇心所致。有些孩子爱上幼儿园,天天盼着开学,或许就是看上了幼儿园里的滑梯、蹦床和玩具,期待到学校过瘾的玩呢。但是,当这股新鲜劲儿过了之后,孩子一下子“回过神儿”,表现得比其他孩子还要排斥上学。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提前“踩点”。
何为“踩点”?
百度释义:事先到某个地方了解情况,为后面正式到这个地点开展工作做准备。简单说就是,带孩子提前去学校转一转、玩一玩。
具体做法:去幼儿园操场玩滑梯、蹦床等;跟门卫爷爷打招呼;看一下教室、宿舍、卫生间等。还要结合讲解,告诉孩子听老师的安排,下课了才可以玩。
②熟悉书包、校服、床上用品等
这些东西都会提前发放到手里,让孩子熟悉一下,天热了睡觉盖哪个,冷了换哪个等。穿上校服、背上书包,模拟上学情景。
所有这一切,仪式感十足,我家大宝表示很期待开学,难以掩饰的幸福感洋溢在脸上。
③多叫孩子的学名
大宝小名叫“淘淘”,从出生喊到现在,关于学名,也就是户口本上登记的,他只知道,并不会随叫随应声。
所以,提前三个月我就一直在同时喊小名和学名。老师家访时并不知道这一点,跟他说话时直接喊了大名,结果0.001秒的时间孩子就应声了!
④简单告知孩子近一学期的学习任务
一般情况下,幼儿园每天上午(或下午)的集中教学时间约1小时,其他全是游戏、活动时间。不能让孩子误认为学校只玩耍不学习。
大宝的老师说,小班不会学习写字,主要就是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比如分享、合作等。玩耍时间多,但也会念唐诗、数数、简单认字。了解情况后,我给孩子“翻译”过去:“老师说,在学校可以跟大家一起做游戏、教你们怎么玩,还会像以前在家那样念诗,有很多人跟你一起大声念哦。”
这样做有个好处:孩子对学期安排心中有数,不至于只喜欢下课玩、不喜欢上课学习。当这些有印象的学习+玩耍活动接踵而至,孩子有种“哈,原来就这样”的熟悉感。
路妈要分享
入园清单可以缓解家长的焦虑,但是想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顺利走过“磨合期”,需要严肃对待“家访表”,无形的付出会让孩子受益。孩子上幼儿园哭,可能就是你对此表的懈怠所致。重要的表格,你填写了吗?时间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