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池上意思】一日一诗词 ‖ 《清平乐 · 池上纳凉》

【学诗】清平乐(刘源)原是党校坊曲名,后又被称为“清平岳灵”、“醉东风”、“艺洛月”,是宋词常用的词牌。

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同时又是曲牌名。属南曲羽调。

清平乐·池上纳凉

【清】项鸿祚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注释】

⑴清平乐(yuè):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个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八句,上片四仄韵,下片三平韵。

⑵清话:清新美好的意思。

⑶销夏:消除暑气,即纳凉。销一作“消”。

⑷蜡炬:蜡烛。

⑸桃笙:竹簟。据陈鼎《竹谱》载,四川阆中产桃笙竹,节高皮软,制成竹席,暑月寝之无汗,故人呼竹簟为桃笙。

⑺熟罗:丝织物轻软而有疏孔的叫罗。织罗的丝或练或不练,故有熟罗、生罗之别。

⑻一霎:一会儿。

【译文】

水天一色一片清静凉爽气息,庭院中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纳凉消夏。门帘高卷清风摇动着室内的蜡烛,竹影婆娑映照墙上就像一幅美丽的写竹图画。

醉后躺卧桃笙竹制成的竹簟上,轻罗纨扇微微煽动凉气徐发。荷塘里骤雨一下子就过去了,明天一定会是秋风萧杀。

【赏析】

《清平乐·池上纳凉》是清代词人项鸿祚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写的是夏日的夜晚,词人在庭院荷塘边乘凉消暑的闲适场景。上片写夜的宁静清幽。下片刻画乘凉时的心情。夏末纳凉,临水扶醉,听荷塘一阵雨过,想到过了今夜,这声音即将变做秋声。自是词人体物感时情怀,然于闲适中亦微含愁意。词人善于以传神之笔,抓住刹那间的愁情,描绘出如画的境界。语言风格清新自然、爽朗工致。

【作者】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项鸿祚论词认为:“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蟋,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忆云词甲稿自序》)他自己曾说:“幼有愁癖”,从他的写作实践看,他多写伤心之词,愁苦之音。如“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清平乐〕《元夜》),可见一斑。他的词出入于五代、两宋之间,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艳、婉转幽深的特色,与纳兰性德、蒋春霖的词风较近。谭献《箧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缺点在于题材狭窄,且囿于言愁说恨,风格不够多样。朱孝臧《彊村语业》评:“无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情,兹意了生平”。在很大程度上说出了项词的创作特点和局限所在。

【学写诗词】

《清平乐 · 秋思》/己亥年九月初五

落红无数,雨洗关山树。

望断归鸿愁作暮。梦在天涯深处。

灯下未怕更深,无眠聊向诗寻,

一盏菊花微啜,齿间缕缕秋深。

欢迎关注@泽光书院 ,让思想充实生活。谢谢您的阅读!衷心感谢来自网络的被采信息源!我们注重于分享,如有侵权必删。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