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作家,我会在网上买关于写作的课,也会看很多关于小说创作的书。(莎士比亚)。
近来看了一本别具一格的写作书,张悦然的小说课——《顿悟的时刻》。
张悦然,中国当代女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4岁时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出版小说作品有:《葵花走失在1890》、《樱桃之远》、《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等,主编主题书《鲤》系列等。她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连续八年开设短篇小说鉴赏选修课。
本书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探讨了小说中的一些问题及一些小说的创作方法和技巧。第二部分则围绕着五位国外当代作家及其作品展开分析。
对于小说写作来说,创作的重点是什么?
有很多标题党喜欢在书名上大做文章,那只是为了博得读者的眼球。可是,若干年后,书名也许会被人遗忘,只有书中人物足够出彩,才能让读者铭记于心。
好比金庸笔下的杨过、张无忌、萧峰等人物,也许记不清这是他具体哪部作品里的,但是这些人物一说出来,他们的形象,他们的性格,他们的事迹,会活灵活现的在你脑海中浮现,这就是塑造人物的成功。
说白了,写小说以塑造人物为基础,塑造人物就是创作灵魂!
张悦然用“情感的支点”来诠释,她认为创作小说的过程,就是希望和小说里的主人公能够共情。也就是说,作者在乎他在乎的事,作者理解他的追求,作者能充分体会到他的痛苦。通过这个情感的支点,将情感注入到人物的身上,使他们成为人物身上的元气。
写小说的过程也是发现自己的过程,表面上看起来是我们指引这个主角探索前行,而实际上这也是作者认识自己的旅程。
福楼拜在写包法利夫人的时候,曾打电话给他的朋友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这句话听起来神秘而癫狂,但却是对情感支点的一种确认,是作者的创作感言,在后世诠释出各种各样的含义。
如果在创作的某一刻,你与你的人物灵魂重叠,不管小说最终结果是喜是悲,对你来说已经完成了充分的表达,是值得可喜可贺的。
现代小说与19世纪的古典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不再承担教化的功能,没有那么多的善和恶、对跟错,有的只是不同的立场。
张悦然说“文学在当代的社会功能:一边探索着文明,一边又在反对已经建立的文明。”
小说的主角不再是完美人物,更加平民化,张扬本性。他们价值观不免有些狭隘,主角在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做出改变的行动,让读者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更加了解自己。
这样写,代入感更强。
当今武侠没落的原因,也在于此,写那种完美的大侠,三观超正,读者的代入感比较差。
小说可以用挫折重创让读者面对内心的困境,深度探索灵魂,但是阴暗到底的暗黑系肯定不行,因为我们的做写作的大部分都是商业写作,你要了解市场。
市场上最流行的是什么类型的小说?
你写的书是给哪一部分读者看的?
读者现在的口味是往哪一个方向发展?
说一千道一万,如果你的小说不能让读者带来爽点,带来愉悦,那他们很可能就不会买你的账。
第二部分写了张悦然喜欢的五位作者的作品,都是一些外国知名作者,他们的作品在国际文坛也是相当有名的。
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仔细去读一读,读别人的作品也是学习的过程。作为一个作者,我们必须要多读才能多写。
李安说:“每部电影都有一条命,不是所有的片子都会卖座、得好评,我常常觉得好像是片子在拍我,不是我在拍片子。”
写作又何尝不是一样?
作家手中的笔触每一刻都在调整,以便去靠近那些他们想要描绘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