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420】420、773、82···,你可知曾是成都东郊的生命代码?

今天,当我们谈论成都东郊时,你第一次想到了什么?

但是,任何熟悉成都的人都知道,市中心东二环外有一个开放的主题公园——东郊的记忆,可以说是成都艺术、时尚潮流和小资的集中地,是不输北京798的地方。

而在附近市区东边一带,更有不少以数字为代表的街区。这座公园的前身来自何处?那些数字又代表了怎样的密码注解?这些和成都这座城市的变迁又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

漫成都联合成华区推出系列深度报道《印记》,会循着这些密码,为你解开尘封的过往--那是峥嵘的年代,那是沸腾的年代,那也是挟裹着国家和个体命运的年代,更是成都城市进程中,和你我无法割裂的生长印记。

看过往,知未来。

承:伴随着三线建设的推进,承接着历史荣光的东郊工业沐风栉雨,不断前行。

1966年,时年26岁的李铁锤被任命为厂里彩色显像管突击队队长,在一个异常不平静的年代,他们向着有着“电子工业原子弹”之称的彩色显像管发起技术攻关。

红光电子管厂生产线

红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范裕嘉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这样说,显像管玻壳生产,工艺技术难度大、专用设备要求高,产品质量控制严。

特别是大规模自动化显像管玻壳生产,要求配料工序密封防尘,高精度称量;由进口的高级耐火材料砌的大型玻璃熔炼池炉;多工位、高速、高精度的压制成型设备和特殊的磨具;截面温差小的大型退火炉。

尤其是被称为"金饭碗"的玻璃熔炼池炉,造价高昂、风险极大,一旦点火,就不能停炉,一直要运行到5至10年的寿命终结期,每天必须保证90-400吨的出料量投料,稍有闪失,就会造成巨大损失。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以李铁锤为代表的东郊工人们,依靠艰苦奋斗,永不服输的精神,承接“一五”期间薄弱的工业基础上,攻克了一个个的难关,取得了一个个新的胜利。

红光电子管厂生产场景

不只是773厂。三线建设期间,东郊的工业发展一路沐风栉雨,艰难前行。这期间,除了50年代迁入的一些企业,又出现了一批新的面孔,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三所一院二厂”,即四川抗菌素研究所、成都电焊机研究所、成都工具研究所以及成都电焊机厂、西南轴承基地和冶金部钢铁研究院西南分院。他们的加入,极大地充实了成都的工业生产和科研力量,为此前薄弱的基础再添生力军。

承接着“一五”期间的工业内迁埋下的第一块基石,“好人好马上三线”的三线建设继续拾阶而上,在东郊更上层楼,一前一后两个重要的历史契机,尽管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但却共同成为支撑东郊工业大厦的厚重根基。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一次的接续和传承,东郊工业的基础更加牢靠。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规模更大,工业企业的数量从此前的十多家陡然增长至几十上百家;二是种类更加多元,产业链条更完善,结构更合理。

此前主要是军工企业,到了这一时期,除了军工,也有少数的民用企业参与,除了生产,也有部分研发单位;除了电子设备,也新增了不少机械制造等企业。正是为此,这一期间,东郊逐步从电子工业基地成长为电子工业生产和科研基地。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登场了,那就是420厂,也即新都机械厂,由于规模巨大,员工与家属数量一度超过10万,曾经号称东郊的“东霸天”,同时由于是三线建设的代表企业,也被称为“三线之子。”

420厂

今年60岁的原420厂员工关毅对这段历史记忆深刻。420厂原本在沈阳。为什么要从沈阳迁到成都?关毅回忆,那是因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敌人已经瞄准了我们厂,还轰炸过一次,厂子已经暴露了。”

更大的背景是,420厂迁至四川,这是当时整个中国庞大的三线工厂计划的一部分。1958年的中苏决裂,使中共中央开始考虑在西部建设后方的战略问题。随后爆发的越南北部湾事件,更是让中央明白,当时中国的经济命脉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这就坚定了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的想法,而这就是三线建设的起源。

四川是三线工厂最集中的省份之一。有人统计当年随三线工厂入川的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有40万。这里面就包括了420厂的上万职工和他们的家属。

转到四川时,先是叫新都机械厂。但其实真实的厂址在东郊双桥子,这样叫是为了保密。吊诡的是,一语成谶,几十年后,这个厂的新厂真的搬到新都了。

这些东北人,带来了全套的东北家居用品以及东北的生活方式,有的人连腌酸菜的缸都运来了。在420厂区里长大的彭辉回忆说,小时候住的房子,都是木板铺地的东北式房子,走起来咚咚响,吃的都是馒头、包子这些面食。

“我从小还在踩着小板凳时就会蒸馒头蒸花卷了,热腾腾的馒头,吃起来这个香啊,我至今还是爱吃面食”,彭辉说。厂区非常大,里面有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甚至721工人大学的全套学校,有医院有邮局有粮店有派出所。

贾樟柯的电影《24城记》就在420厂取景

420、773,这些不同番号的企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成都东郊的时空中,不期而遇了,而正是若干个420和773们,共同构成了东郊工业的家底。

下期预告

从主要以生产军品为主转向主要以生产民用品为主,在上世纪80年代,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融合转型发展在东郊悄然开始,下期我们将推出“记忆与传承”系列第三篇《转》。

本文与成都市成华区政府官方微信“宜人成华”联合推出。

文字:Anyu

图片:成华区文联、漫成都资料库,部分来源于网络

END


以上内容为漫成都原创

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

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mcdxb2016 / QQ:1822596644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