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围绕着秦岭淮河和中国南北,有一个奇特的说法。
其根本得原因在于,秦岭淮河本身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但是很多人却想将秦岭淮河精确化,变成一个非常明确的线。秦岭淮河与中国南北方的示意图,如下
关于秦岭的争议
秦岭最高峰为太白山拔仙台,海拔3767.2米。秦岭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秦岭在陕西省与河南省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
关于秦岭的争议主要是南北分界线秦岭段划分方法,据称秦岭作为明确的分界线,主要有下面几种说法:
1、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刘胤汉教授主张南北分界线秦岭段划在秦岭南坡800米等高线处。按照刘教授的说法,由于山地海拔在逐渐升高,气温在下降,在海拔800米等高线的位置,亚热带就结束了,橘子,竹子这些亚热带的指示性植物已经见不到了。南方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因此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应与南坡800米等高线重合。
2、中国科学院院士任美锷主张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划在秦岭北坡700米等高线处,因为从秦岭北坡的角度看,整个关中盆地是暖温带,但随着气温的降低,在700米等高线处,气候已经不是暖温带了,而是山地气候,越来越冷了。
3、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黄秉维主张将南北分界线划在秦岭的主脊线上,因为这样可以保持山两边垂直自然带的完整,正好可以两相比较,看出南北之不同。但秦岭找不到明确的主脊线,可能连接一些较高峰的海拔最高点作为秦岭的脊线。
关于秦岭精细化划分的方法,貌似都是有问题的,因为秦岭山脉的面积上万平方公里,南北最宽处达上百公里,这样如何能有精确的划分呢?
壮观的秦岭山脉如图所示:
秦岭的卫星图如下所示,可见秦岭南北的颜色完全不同,地理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由于很难界定秦岭作为分界线的明确范围,因此常常根据行政区划划分南北方,在陕西省的地图上,常常有三种颜色来标注:分别是陕北地区、关中地区、陕南地区。
按照粗略的划分,陕西省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分界线就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其实有几个县是有出入的。
关于淮河的争议
淮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
关于淮河的最大争议,就在于:淮河没有入海口。
淮河没有入海口的原因就是“黄河夺淮”,1194年至1855年间,黄河泛滥,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据史料记载,黄河曾有数次侵夺淮河流域,但为时较短,对淮河流域改变不大。只有从1194年第四次大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东、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地区成了黄河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黄河长达661年的侵淮,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淮河没有入海口,因此地理学家们规定洪泽湖以下以人工水渠,苏北灌溉总渠为界分南北。实际上,苏北灌溉总渠划分南北,从大范围还是可以的,但是从小范围上来看是不恰当的。
某些沿着淮河的地区,已经建立了类似“南北分界线的标志物”之类的东西。从地理学界来看,这种标志物其实是比较怪异的,不可能有如此精细的划分。
南北分界线的标志物如图所示。
这个标志物为一个微缩地球,也是河道中心线位置。球体分为南北两半球,北侧为渐变冷色调,南侧为渐变暖色调,寓意地球上的南北气候特征。
淮河流域的卫星图如下所示,可以淮海下游以平原为主。
在江苏省的土地图上面可以看出,水田的范围实际上在苏北灌溉总渠北面也有,从人文、饮食习惯的角度,江苏省苏北灌溉总渠以北也更接近南方。
因此,其实秦岭淮河不可能明确将中国南北方划分出来,也不可能精确到米以下的范围。中国南北方的范围只是一个大致的区域,从实际上来说,这也是比较符合现实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