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胡同这个词来自哪里】住了几辈子的“胡同” 原来是“井”的意思?

单击此处输入图片说明

今天是农历2月初2日,传说是龙人抬头的日子,北京人理发,也称为“切水龙头的习俗”。

二月二又被称为“春龙节”,古时候这一天要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今天,咱虽然不用祭祀龙王了,但是好容易老龙王过个节,咱也别不搭理人家,咱就回忆回忆北京带“龙”字的胡同吧。

带“龙”字的胡同?

我查了半天,咱北京有“龙“的地名真不少,什么二龙路、龙须沟路、龙潭路、龙凤里、青龙桥、龙庆峡、龙门涧、白龙潭、黑龙潭、九龙山、龙潭湖、龙泉寺、回龙观等等。但是,真正带“龙”字的胡同却只有不多的几条——

飞龙桥胡同

飞龙桥胡同东起南池子大街,西临劳动人民文化宫。原来这里确实有一座明代修建的石桥,叫飞虹桥,后来改叫飞龙桥,胡同也因桥得名。

龙泉胡同

龙泉胡同北起陶然亭路,南至陶然亭公园,因胡同中原来有个龙泉寺而得名。

据说龙泉寺内原有龙泉井,水质甘甜,60年代拆除改建,如今寺庙已经不在了。

龙爪槐胡同

距离龙泉胡同不远,还有个龙爪槐胡同。

带“龙”字的胡同我就找到这几条,不知道是不是找全了。但是在寻找胡同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网友分享了关于“胡同”来历的说法,很有意思,说的是:

“胡同”来源于蒙古语,原意是"井"

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家是这么论证的:

1

胡同一词,是从蒙古语“忽洞格”——井,转变过来的。第三个字发轻音,甚至可以不发音,于是就成了“胡洞”。翻开内蒙古的地图,用“胡洞”、“忽洞”做地名的,真是太多了。个中的理由很好理解:蒙古族自古是个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每到一地,必先解决水源问题,如果没有河流湖泊,就只好打井。于是井的特征,就成了一个放牧场所的地名。比如:赛因忽洞:好井;毛忽洞:坏井;哈雅儿忽洞:双井;乌克忽洞:死井;宫忽洞:深井……时间一长,“忽洞”被北京人叫白了,就成了“胡同”。

举例说明:

东直门南小街往东,北门仓北,有个“蚂螂胡同”。蚂螂,是北京人对蜻蜓的叫法。用汉语来解释,说这个胡同的形状像蚂螂?还是这地方盛产蚂螂?都太牵强。用蒙古语则很好解释:饮牲口的井。

蚂螂胡同附近的海运仓,是元大都时代的粮食仓库所在地,位于东直门与朝阳门之间。元大都时代的粮食一度靠海运从南方运来。蚂螂胡同往南不远,有个地名叫骆驼桥。粮食运到北方下船之后,还需要再用大批的骆驼运进仓库。仓库附近自然骆驼聚集,那么,此地有一个专门供骆驼饮水的井应该是很自然的。

再举一例:

王府井大街往北路西,有条胡同叫“锡拉胡同”。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这里有矿井,出产金属锡?还是曾经有家五金店,卖锡?显然不大可能。而用蒙古语就能解释通:锡拉胡同——黄井。井怎么有颜色?蒙古族的习惯:在没有其他特征的时候,就用打井挖出的土的颜色来为井命名。内蒙有个地方叫“乌兰忽洞”——红井,就因为当地的土壤是红色的。

说“锡拉胡同”是黄色的井,有个佐证:明清时北京城的地图证明,此地还有个地名,叫“黄土坑儿”,也还叫过“黄土岗儿”。说明这一带确是黄土。

? →

怎么样,您觉得“胡同来源于蒙古语,原意是井”这个说法靠谱吗?我也是将信将疑,因为也有人说,锡拉胡同,原来叫锡蜡胡同,因此地曾有锡灯、蜡台作坊而得名。

“锡拉”

到底是蒙古语“黄”的意思?

还是源自锡灯、蜡台作坊呢?

我又开始遍查锡灯的历史资料,但是收获不大,只查到锡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被人类使用了。1745年9月,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哥德堡号船触礁沉没,船上370吨乾隆时的茶叶浸没海底,沉船在1984年打捞出海后,尚有1000多公斤茶叶由于锡罐封装严密,未受水浸变质,其中一部分还能饮用。

这说的是锡器的一个优点:装茶味不变,另外它还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插花花长久的特性。

老北京涮羊肉的铜锅也有用锡作为内衬的,因为锡能减少异味,水不会产生铜味。

在《红楼梦》里也有锡出场。

有一段焦大喝醉了,说:“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个扒灰,其实是捡走锡的意思。

因为古时候办丧礼要烧纸钱和锡钱,烧完了的纸灰里有锡块,贪财的人就会从灰堆里把锡块扒拉走,锡跟“媳”同音,所以扒灰就有了那层意思。

看来锡这样东西,在老北京的生活里并不少见。

所以

“锡拉胡同,因此地曾有锡灯、蜡台作坊而得名”

这个说法也是有可能的

那么

“胡同来源于蒙古语,原意是井”

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

马未都先生曾经说:历史没有真相。关于胡同的来历,也许我们不一定非要定下来一个正确答案。古都北京厚重的历史文化,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空间、无数的可能性,让我们可以自由地思考、争论、求证,这个过程让生活多了很多乐趣,这,就足够了。

来源:BTV最北京

更多精彩关注头条号:老北京故事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