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5月19日是什么日子 】历史上的今天——10月19日

1781年10月19日,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1987年10月19日,股市黑色星期一去世

第一,1781年10月19日,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反抗英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以及其他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是始于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但后来却因为法国加入战争对抗英国,而使战争的范围远远超过英属北美殖民地之外。

莱克星顿的枪声

由于英国一直以来对殖民地进行剥削,对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严重阻碍作用,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北美人民奋起抗争。始于1775年4月的莱克星顿枪声,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托马斯·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相关——美国简史

1607年,英国人来到北美大西洋沿岸,开始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经过不断拓殖,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人已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在此期间大批移民移居北美,其中大多数是英国人,也有不少来自欧洲其他国家。

殖民地的统治模式是依照英国政体建立的,每个殖民地都有自己的总督和议会。总督代表英国对殖民地进行统治,拥有行政、经济和军事大权,可以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

在1756-1763的“七年战争”中,为争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英国与法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英国虽然打败了法国,控制了北美大部分地区,但因长期的战争而导致财政困难。于是,英国政府不断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税收,并实行高压政策,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北美殖民地也开始了反抗运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的经济来往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英语成为来自各殖民地的共同语言,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18世纪上半期,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传播,涌现出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如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民族和民主意识日趋增强。

1775年4月19日,驻波士顿英军托马斯·盖奇及其英军前往列克星敦,企图逮捕波士顿的反英领导人亚当斯等人并摧毁民兵基地康科德的军械库,往返途中在莱克星顿附近遭民兵伏击,损失286人。莱克星顿之战揭开美国独立战争序幕。

1775年5月10日,第二次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会议仍希望避免与英国彻底决裂,会议通过了《橄榄树请愿书》,表示仍效忠英王,向他保证“我们无意结束我们之间长期的和幸福的存在的联合”,傲慢的帝国,傲慢的乔治三世拒绝接受它,颁布诏谕,宣布殖民地处于叛乱状态。

北美殖民地彻底放弃了与英国和解的希望,走上了与英国完全决裂的独立道路。为了联合抗英,北美第二次大陆会议于6月14日决定,建立各殖民地联合武装力量即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华盛顿

英国从此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美国在法国的支持下,经过几年苦战,1781年4月,英军在康沃利斯率领下,实行战略收缩,向北退守弗吉尼亚。9月28日,1.7万名法美联军从陆海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包围。10月17日,请求进行投降谈判。10月19日,8000名英军走出约克敦,宣告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束。

1782年11月30日.英国新政府与美达成停战协议。1783年9月3日,双方在巴黎签订和约《巴黎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后积极进行领土扩展,美国领土逐渐由大西洋沿岸扩张到太平洋沿岸。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北部、南部经济沿着不同方向发展。南北矛盾日益加重。 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美国南方与北方之间进行的战争,又称美国内战。最终是北方领导的资产阶级获胜统一全国。

1865年开始了重建时期,逐步废除奴隶制,1877年,南部进行民主重建,制订了民主的进步法令,标志着民主重建的结束。后来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大增,两次世界大战奠定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霸主的地位。冷战开始后和苏联平分天下。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上世纪90年代,美国计算机产业发展迅速,并带动全球的高科技信息产业,开拓了新一代的产业革命。


二、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许广平和儿子

1936年10月19日,早晨5时25分,一贯言辞激烈、最富战斗性的作家鲁迅,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9号寓所。

10时,遗体送到万国殡仪馆。殡仪馆的吊唁大厅、走廊,都挂满了挽联,直到大厅外的空地上,都拉起绳子挂满了雪白的挽幛。前来吊唁的有工人、学生、小贩、报童、人力车夫、学者,在3天公开吊唁中,前往瞻仰遗容的人民群众,络绎不绝,近万人。


21日下午3时,在万国殡仪馆举行大殓。22日下午开始出殡。出殡时,由治丧委员会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巴金、萧军几位作家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


蔡元培主持了在万国公墓举行的葬仪,宋庆龄、邹韬奋、章乃器、田军、内山完造等讲了话,胡愈之致哀词。在哀乐声中,由宋庆龄、沈钧儒将一面白绸的绣着“民族魂”的旗子,覆盖在灵柩上。人群在暮色中默哀,向这位倔强的骑手和战士告别,灵柩徐徐下降,安放在墓穴中。

鲁迅1902年留学日本,初学医。1906年发表《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抨击康、梁改良派,1909年8月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1月,参加《新青年》编务工作。同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陆续发表《阿Q正传》等小说,出版了《呐喊》、《热风》等专集,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很大影响。1926年8月,因支持学生运动,受北洋政府迫害,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转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愤然辞职。同年10月移居上海,此后创作了大量杂文和其他文学作品,深刻分析各种社会问题。1930年以后,参与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1936年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生前著作、著译甚丰。

在逝前的一个月,鲁迅于9月5日,在题为《死》的文章中,给妻子许广平写下了如下遗嘱:

(1)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2)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3)不要作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4)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5)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6)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7)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鲁迅母亲鲁瑞和朱安

鲁迅的一鲁迅的一生有两任妻子,他的第一任妻子叫朱安,是他明媒正娶而来。他的第二任妻子叫许广平,曾经是他的学生。在鲁迅去世以后,朱安就和鲁母一同居住。令人遗憾的是,在鲁迅去世的那天,朱安和鲁母都没有赶来上海见鲁迅最后一面。

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以及勇敢的民主战士,鲁迅用手术刀般冰冷犀利的笔,血淋淋地剖开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劣根与麻木,而那充斥着痛苦与清晰的声声呐喊,给人以触目惊心的刺激与惊醒,他的诸多经典作品,亦深深刻在了一代代人的脑海。


三、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世界股市狂跌。

1987年10月16日,周五

纽约股市经过夏季连创新高后,在当日下跌逾 91点(约 5%)。但因时差,美国东岸时间较其他各主要金融市场迟开市, 当纽约股市暴跌时, 其他市场己休市, 并未被波及, 甚至与纽约股市同步的多伦多股市也未受影响。

1987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当日悉尼股市首先开市未见异动。

香港时间早上10时,香港股市准时开市, 恒生指数一开市即受纽约影响恐慌性下泻120点,中午收市下跌235点,全日收市共下跌420.81点,收市报3362.39 (超过 10%),各月份期指均下跌超过300点跌停板。

受香港暴跌影响, 各亚太地区股市全面下泻, 效应并如骨牌般随各时区陆续开市扩展至欧洲市场, 并最终绕地球一圈回到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大幅下跌508点 (逾 20%)。

整个1987年10月下来:

· 香港: 10月20日清晨,香港联交所宣布10月20日至10月23日历史性地把股市及期市停市四天,以便清理大量未完成交收。10月26日,恒生指数重新开市后全日下跌1120.7点,跌幅达 33.3%,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单日跌幅。全月下跌 45.8%。

· 悉尼: 全月下跌 41.8%

·伦敦: 全月下跌 26.4%

· 纽约: 全月下跌 22.6%。10月19日的跌幅是纽约股市历史上第二大单日跌幅 (最大单日跌幅是1914年12月12日: 单日跌 24.4%;最大单日下跌点数是2001年9月17日: 单日跌 684.81点)

· 多伦多: 全月下跌 22.5%

1987年的这次大股灾,是迄今为止影响面最大的一次全球性股灾。目前世界上最顶级的投资大师们,在股灾爆发的那一天,跟所有普通投资者一样,经受战术和心态的双重考验。每次大股灾,都是好的投资机会,但首先是你得活过来。

股灾发生的这一年,巴菲特低调地瞄准了一家公司——可口可乐。


每一天世界上会发生无数的事情,回顾历史上的今天,在这里把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重读一下。如果您也有所收获,请您不吝点个赞,如果有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也请您提出来。素材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