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时期】“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总834期)

为了在特殊时期向家长提供特别的家庭教育指导,全国妇联推出了“特殊时期特别辅导者”微信项目,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未果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总834期)


周日,和一个朋友聊天时,朋友诉苦说她家孩子特别任性,每次说好的规矩都难以执行,经常气得自己够呛,直言给孩子立规矩不是件容易的事。其实,因为给孩子立规矩而头疼的不止这位朋友一个人,不少父母都曾向我倾诉过因给孩子立规矩而产生的烦恼。


尤其有一个问题经常让家长们有点束手无策,就是孩子面对规矩执行时往往会用撒泼的方式来应对。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其实父母立规矩不能盲目,应该谋定而动。如何做到谋定而动?父母可以试一下,在掌握以下5个法则的基础上给孩子立规矩,效果可能会好很多。



法则一 立规矩不等于简单的禁止


立规矩,不是罗列“禁止做的事情”。简单的禁止,只会诱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心理学上有一个“潘多拉效应”,即越是禁止做某件事情,越是能够引发人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动力源泉,越是父母多次强调禁止的事情,孩子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越容易对父母的“禁令”感兴趣,会不断地在脑海中滋生想去探寻究竟的念头。


当孩子探寻的念头出现,他们一定会想办法去尝试,哪怕会遭来父母的怒斥或责打,他们也会“乐此不疲”。所以,孩子很多的“犯错”,并非故意,而是源自好奇。


父母立规矩不该是单纯的“禁止”,即不应该是简单粗暴的一句命令,应尽量让孩子了解规矩背后蕴含的对错和道理,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可能因理解力有限还不太能明白一些道理,可以通过一些创设的情景还原让孩子明白,如果不遵守规矩将会带来什么后果。这样详细而具体的规矩“诠释”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地去遵守。


法则二 规矩的执行要循序渐进


民间有句话叫“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很值得父母学习和理解。立规矩也应该循序渐进,一点一点推进,直至内化成孩子的习惯。


举个例子,孩子玩玩具时弄得满地都是,妈妈给孩子定了一个规矩:每次玩完玩具,必须自己收拾好。规矩看起来定得很好,但是孩子执行起来会有困难。为什么难以执行呢?原因是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整理起来很困难,孩子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如果我是这位妈妈,可以先让孩子收拾一个玩具相对较少的角落。玩具少,收拾起来快,孩子即便不喜欢也不会拒绝,而且容易执行。等到孩子收拾完一个角落,父母应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孩子就有了动力和信心,然后一边慢慢加码,扩大收拾的范围,一边告诉孩子“如果你每次玩玩具时都不乱扔,我们今天收拾起来就不会这么辛苦了”。慢慢的,孩子也就学会不乱扔玩具了。


这个案例里其实包含了心理学中的“登楼梯效应”。登楼梯时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更容易顺利地登上高处。


所以父母在给孩子订立规矩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要追求“一步到位”,给孩子订立的规范和目标,最好由易到难、从小到大,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做好。



法则三 规矩执行上要坚持原则


很多规矩之所以父母执行不下来,原因是父母在执行时往往不能坚持原则。


我曾遇到一位妈妈给孩子定了规矩,平时不让孩子看平板玩手机,但是这个规矩根本执行不下去。而据我观察,之所以执行不下去,还在于妈妈自己先破坏了订立的规矩,每次带孩子外出吃饭时,如果孩子吵闹不堪,自己为了省事就丢给孩子一个手机或者平板,这样孩子就不吵了。仔细想想,能怪孩子不遵守规矩么?


心理学上有个“破窗效应”,说的是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一扇窗户,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其他人可能就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在规矩的执行上,不也存在这样的效应么?就像上面说的这位妈妈,正因为她不断地破坏订立的规矩,导致孩子对这个规矩也不会心存畏惧了,只会觉得“妈妈能破坏我也能破坏”。


在规矩的执行上,父母切忌因自己一时的情绪去破坏规矩,父母一定要立场坚定,不能随意更改,这样才能让孩子对规矩有敬畏心,也才能树立起父母的权威。


法则四 在规矩的制定与执行上,家人要统一思想


在不少家庭,规矩之所以执行不下去,是因为家人思想和态度不一致,当父母中一个人给孩子立规矩时,另一人不配合甚至唱反调,比如妈妈不允许女儿吃垃圾食品,可是爸爸却经常给孩子买垃圾食品吃,或者父母在管教孩子时,祖辈站出来阻拦或护着孩子。其实孩子在这样的时候也会无所适从,究竟该听谁的呢?


而且大部分孩子都会察颜观色,利用父母及家人态度上的不一致来钻空子,他们会利用父母及家人的“矛盾”来达成他们自己的目的。很多时候,在对孩子态度上的不一致和教育理念上的分歧很容易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这种“纷争”甚至会演变成夫妻或者家人之间的不和,有时候持正确意见的一方为了家庭的和谐不得不选择妥协或者沉默,最终影响的是孩子的健康成长。


所以,在规矩制定上,家人之间应该先统一认识,只有形成合力,制定的规矩才能有效执行。比如可以事先就某个规矩的制定开一个家庭会议,征得所有人包括孩子的同意,然后大家一起齐心协力维护和执行好这个规矩。大人之间尤其注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或冲突,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可以私下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努力寻求对孩子最有益处的解决方案,这其实也是在给孩子做榜样,即怎样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以更冷静的方式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法则五 没有惩戒的规矩难以持续


复旦大学的钱文忠教授曾经说过:“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必须受管教,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的。”


没有惩戒的规矩,一定是不完整的,是难以持久执行的。在立规矩的时候,就要把违反规矩的后果和惩罚措施说清楚,当孩子犯错以后,一定要按事先定好的规矩让他接受惩罚,让他经历犯错后的痛苦,他才会牢记这次教训,避免下一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当然,惩戒也是要讲方法的,不等于粗暴的棍棒,更不是父母情绪的发泄。惩戒的方式也没有千篇一律的标准,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情况都不一样,父母可以根据对孩子的了解,探索更适合孩子和更利于他成长的方式。


父母在惩戒时,还有两个原则要注意,一是说到做到执行到底,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撒泼就心软或“中断”。如果缺乏原则和坚持,很难在孩子心中树立起父母的威信和对规矩的敬畏。还有一点是这个惩罚措施对孩子是有震慑作用的,不是不痛不痒的,否则也很难达到惩戒的效果。


教育孩子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父母的智慧,也需要一种定力和绵力,既要能坚持原则坚定立场,又要有正确的教育方式和冷静理性的态度。


来源: 家庭教育之声

作者:鞠锋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