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棘轮效应】孩子要啥就给啥,家长要小心"棘轮效应":谁的人生一帆风顺?

妈妈,把这个给我。请买。' '

你给孩子买一个就行了,又没多少钱。

"

"你这做爸爸的,怎么这么抠门?"

……

类似于这样的话,在生活中很常见,宠溺孩子是父母的本能,通过满足孩子的欲望让他们开心,与此同时,父母也能从中得到一种特殊的满足感,但是,正如很多人担心的那样,如果不管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家长都去满足,很明显,这属于"纵容"。

不过也有人觉得,不就是满足孩子的愿望么,每一位父母都在做的事情,后果哪里有我们想得那么严重?

01

徐青青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老人的习惯大家都知道,不管孩子要什么东西,只要有条件,都第一时间去满足。

家里的玩具堆成了一个小山,零食也从来不断,孩子想吃饭就吃饭,不想吃饭就不吃,幸好基因好,不然青青肯定是一个大胖子。

前段时间青青的妈妈放假回老家,结果被闺女气得不轻,孩子都5岁了,上街还一直要抱,不然就赖在地上打滚,大喊大叫,还撕扯她的衣服。这让要面子的妈妈无法接受,怒极之下,狠狠打了几下,不料孩子回家就找爷爷奶奶告状。

"你这一回家就打孩子,想不想过日子了?"老人很愤怒,根本不听儿媳的解释,面对老人的咄咄逼人,青青妈妈只能选择沉默,她很担心这孩子的未来。

诚然,孩子还小,需要家人的"偏心",这可以理解,但如果关爱的程度超过了限度,就会出现问题,这可不是小事情。

02

被宠坏的孩子,父母要担心"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这是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一种心理性消费习惯,它指当人养成消费习惯之后,其趋势具备不可逆性,特点在于向上容易,向下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习惯了大鱼大肉,偶然性的回归乡村,那是一种享受,但如果要求长期吃糠咽菜,别说孩子了,大人也受不了。

其实"棘轮效应"在心理层面的危害性更大:

1、心理承受能力差

没有天生的坏孩子,所有的恶习,都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所谓的"熊孩子",只不过是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对,由此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一直在"想要——被满足"这样的模式下长大,就很容易形成惯性思维,在他们的认知里,成功才是常态。

可谁能保证一辈子一帆风顺?一旦遇到困难,这类孩子就会变茫然,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处理,一旦出现最坏的结局,他们很容易心理失衡,出现崩溃、大哭、暴饮暴食等病状。

2、性格自我

在家,孩子享受到的是皇帝般待遇,家长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会尽可能满足孩子,哪怕不能满足的,也会跟孩子商量,并且伴随补偿措施,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会比较"自我"。

"贪婪"与"自私"是人类的本能,在他们的认知里,满足自己才是最关键的,如果父母的教育跟不上,很容易造成孩子变"自私",不受欢迎,毕竟没有人喜欢跟太过小气的人相处。

不合群的后果非常严重,长期一个人,往往会让人由于孤僻而变得极端,内心充斥着暴力冲动,有些孩子甚至有可能因此走上犯罪道路。

懂得拒绝孩子,未来更优秀

现实状况:身边的一个朋友,他家小孩,虽然只有4岁,可是能说会道,要只是聪明也就罢了,我们可以将其归咎于天赋问题,毕竟父母都是老师,关键是那孩子情商还特别高,懂得安慰人,还喜欢谦让,跟比他大的孩子在一起,也能表现得像个"小大人"。有一次我见他将最喜欢吃的西瓜让给了一个6岁大的小女孩,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男的就得让着女的。"

当时我惊为天人,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谦让女性",这以后找对象肯定不愁。向朋友取经,这么好的娃是怎么教出来的?

他是这么回答我的:"还能怎么教?你对孩子坏一点就好了,你们就是太惯着孩子。"

后来我才知道,他所说的坏,不是打孩子,而是"拒绝"孩子。

孩子提出一个要求,不论难度多大,家长都应该思考一下,是不是应该满足孩子?可以试一试问孩子,为什么想要如此?理由是什么?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

1、提高智商

美国儿科协会研究认为,5岁之前的宝宝,语言表达能力越强,他们的智商就越高,未来获得成功的概率也比一般孩子要大。

说话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孩子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脑部活动:

听到父母问话——分析意思——结合自身情况考虑——组织语言——表达

想要清楚的回答父母提出的问题,这个过程缺一不可,父母通过不断提问,并且与孩子对话,充分调动孩子的大脑,迫使他们自己去思考,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

2、确立威严

案例:曾有这么一个新闻,大街上孩子要玩具,家长不给买,结果导致其暴怒,不仅赖着不走,甚至还对母亲拳打脚踢,完全不顾周围人的眼光。有人说这是父母教育的悲哀,孩子不懂事,其实还能说明一点:这个孩子完全不害怕父母。

在他的脑海里,父母的地位与自己一样,甚至还不如自己,毫无威严可言,自然敢动手。

一直有专家建议,家长应该与子女做朋友,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他们,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此只想说两个字:荒谬!

什么是朋友?双方可以开玩笑,没有任何等级划分,高兴了一起喝酒,不高兴也能互相发火,如果孩子跟家长变成这种关系,又如何区分谁是父母,谁是孩子呢?万一孩子哪一天做错了事情,又有谁可以管教他?

关系融洽的定义绝对不是"没大没小",父母没有威严,早期可能看不出危害,可年纪越大矛盾就越多,小心最后养出一只"白眼狼"。

聪明的家长,会从四个层面教育孩子

1、适度的"穷养"

有些父母可能有"被迫害妄想症",自己家明明是有钱的,却故意做出没钱的样子,让孩子吃苦受累,恨不得连衣服都打补丁。娇惯是不好,可是可以装穷,也是一种伤害。我们不满足孩子的愿望只是不想让他们变坏,吃苦只是手段,超过限度的"穷养",反而会导致孩子自卑、性格极端以及没自信。

正确的做法是,在给孩子花钱的同时,注意大多数人的标准,可以跟别人一样或者稍微差一点,但不要相差太多,"适度"二字非常的关键。

2、思想教育要跟上

从小富养就不能成才吗?话可不能这么多,如今的状况是:寒门难出贵子,不是没道路,而是富人家的孩子更加努力。那些孩子从小享受的东西,也许是一般人一辈子的终点,可奢侈的同时,人家思想教育跟得上,金钱带来的不仅仅是"纨绔",还有自信、担当与勇气。

"棘轮效应"是很棘手的问题,但如果将其转变成一种动力:让孩子意识到,要想继续享受美好富足的生活,就必须加倍努力,那么富养其实远比穷养要好,过程轻松,气质还到位。

3、跟孩子谈条件

同样是一瓶水,你口渴的时候喝,跟平时躺在床上喝,感觉肯定不同。孩子在长大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其中有一些是应该满足,就算孩子不说,父母也会去做,但是另外一些可有可无的,也别急着一棒子全部pass,完全可以通过讲条件的办法,让孩子参与进去。

想要玩具?没问题,只需要你去打扫一下屋子就可以​;要零食?也不是不行,但是今天晚上必须学会一首儿歌;要出去玩?写好作业就批准……将义务与权力给孩子分清楚,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享受什么样子的待遇,若是不从,那就拒绝。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孩子的抵触心理会大大减少,毕竟父母也不是完全不愿意。

4、家长不能随便心软

不得不承认,吃过苦的孩子与没吃过苦的孩子,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别,有些时候,是要让孩子受点委屈,孩子情商再高,没有经历过的话,那都是纸上谈兵,唯有亲身实践了,方能考虑周到。

家长只需要把握好大方向,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无须在意,如果孩子栽了跟头,父母只需要安慰一下,然后看着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最好不要去插手,那没有意义。

总而言之,在"满足孩子要求"这件事情上,家长最重要的是把控好尺度,无论是"娇惯"还是"无视",都是不可取的,相对于孩子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心态变化才是重点,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育儿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加入J妈粉丝圈,点击加入,更多科学育儿知识在那里等你哦!

我是J妈,曾经以为自己足迹踏遍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现在认为做了妈妈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经的职场达人,现在的育儿达人,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

每一个文章都是我的原创,如需转载,必须取得授权。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