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知道“屈原”后问。为什么有人用“屈”这个姓?一听就委屈啊。
其实,屈原并不姓“屈”。
在先秦时代,人的姓、氏、名、字等等都要区分开来,在不同场合使用。
屈原其实姓芈,“屈”是氏,名平,字原。他还在《楚辞》里自称,名正则,字灵均。
《通志·氏族略》中说:“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
所以,明明都姓芈,但是屈原要称“屈原”,芈月要称“芈八子”。
先秦的称呼中,有很多都读起来怪怪的,“屈原”相比之下已经很正常了。
先从楚国讲起。
春秋时期,有个人叫连尹襄老。连尹是官名,襄老是他的名,合起来就是“连尹襄老”了。
他有个情敌,叫申公巫臣。是申县县尹,名巫,一名巫臣,所以就叫“申公巫臣”咯。巫臣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不过后来卷入了一场跨越诸国的绯闻,带着一名叫夏姬的妹纸叛国跑到晋国去了。
后来,他又代表晋国出使吴国。
出于对楚国的怨恨,申公巫臣死命教给吴国各种兵法,好吴国去打楚国。
此时的吴王名叫寿梦。
寿梦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诸樊、余祭、夷昧(也有说余眛、夷末)、季札。
诸樊的名并不是“诸樊”,也不是“煮饭”,而是“遏”。
寿梦临死时,想让最靠谱的小儿子季札继位,但季札不要。于是,决定传位给诸樊,还说一定要兄终弟及,以便传到季札。
诸樊死后,二弟余祭继位。
余祭死后,三弟夷昧继位。
夷昧死后,季札还是不要,于是夷昧的儿子僚继位。
吴国的王位真是这么不受待见吗?
并不,诸樊的儿子公子光派刺客专诸干掉了吴王僚,然后自立为王,就成了吴王阖闾。
阖闾其实姓姬,他名叫光,所以也称“公子光”。呃,所以,他是叫姬光?激光?
虽然吴王换了人,但吴王身边一定会有一个楚人帮他打楚国的配置没有换。
到了战国,楚国出了个非常有名的人物,春申君黄歇。托《芈月传》的福,这个名字起来深得朕心。
和楚国春申君齐名的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这些名字也都很正常,关键在于第四位——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无忌这个名字,在当时容易撞名,类似我们现在的“张伟”。
春秋末年,楚国有个奸臣叫费无忌(也有说叫费无极)。就是他,害死了伍奢,于是伍奢之子伍子胥给逃到了吴国。他还害了伯郤宛,于是伯嚭也逃到了吴国。伍子胥后来成为吴王阖闾的重臣。他也想帮吴王先破楚国,再打越国。
这么多楚国人跑出来帮别人打自家,也是很奇葩了。
阖闾在和越国打的过程中挂了,然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
夫差终于把越国给打下来了。伍子胥想把越国灭了,但是夫差和伯嚭并不想,所以有了后面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勾践他们家也不姓“勾”,而姓“姒”。
勾践的孙子,取名比勾践还要奇特,叫不寿,越语名是盲姑。
不寿的儿子叫朱勾,本身就已经是太子了,却还是走上了弑君篡位的道路。
朱勾的儿子叫翳,又称越王不光、越王授。恕我直言,这是要和吴王阖闾(姬光)组个CP吗?一个光,一个不光,你们是想怎样?
最后面几代越国君主,名字也很神奇,错枝、无余、无颛、无疆。
然后越国就被楚国灭了,楚国又被秦国灭了。
秦国成了最终赢家,而他的君主正好也姓赢。
多么好的姓,可是总会拼出让人不能理解的姓名,比如秦武王嬴荡。
只不过嬴荡并不荡,只是很喜欢赢。他崇尚武力,常和人比赛举鼎,后来23岁——还没来得及生孩子——就举鼎举死了。
然后异母弟弟嬴稷就上位了,芈月也跟着成了太后。
嬴政他爹秦庄襄王叫秦异人,这个名字我也不是很懂。
关键嬴政的弟弟叫嬴成蟜,这个名字我更不懂,因为蟜是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虫。后来嬴成蟜果然人如其名,叛国,跑到赵国去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要起这么奇怪的名字?
因为古时候的发音和现在不同呀。那时候没有普通话,都各说各的,每个地区的语言和发音又都不同,而现在又都是直接音译。
打个比方,武汉话里鞋同孩,六和绿的发音都同楼。
如果按音译,“穿双拖鞋出门”,就成了“穿双拖孩出门”,“六六大顺”就成了“楼楼大顺”,“爱护绿色”就成了“爱护楼色”,是不是瞬间就懵逼了?
所以只能说,普通话真的很神奇。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有两夏子,一个有情、有趣、有用、有品的公众号,每天让你意想不到。(ID:douyouliangxiazi)
编辑 / 不夏班
你可能还想看
千古奇冤张经:论叫苦叫累的重要性
看王莽如何打脸《英国百科全书》
美食博主苏轼和他那超强的美食文案
想看更多热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有两夏子(ID douyouliangxiazi)”。